创建西安历史文化街道城建大数据 西安需要迎头赶上

Admin 2017-08-01

原标题:学习武汉中山大道改造经验创建西安历史文化街道改造新模式一条始建于1906年的中山大道,没改造前街道破旧,违建随处可见,改造后却成为武汉的一张靓丽新名片,这给赴武汉挂职的西安市城改办棚户区工作处

创建西安历史文化街道城建大数据 西安需要迎头赶上

工作中的王维(记者 王海鹏摄)

原标题:学习武汉中山大道改造经验创建西安历史文化街道改造新模式

一条始建于1906年的中山大道,没改造前街道破旧,违建随处可见,改造后却成为武汉的一张靓丽新名片,这给赴武汉挂职的西安市城改办棚户区工作处处长王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结合西安3000多年的建成史,王维认为西安也有类似中山大道的历史文化街道,如何在改造中保留原有的历史文化底蕴,留住西安的精神和灵魂,武汉中山大道的改造可以给我们提供很多启示。

中山大道留下深刻印象

今年3月1日,王维到武汉市政府办公厅重点工程督查协调办公室挂职锻炼。由于中山大道距离王维上班与生活的地方很近,走路只需两分钟,平日闲暇时间王维便会来这里散步,这里集文化、旅游、购物、休闲、娱乐、餐饮、社交功能为一体,特色鲜明,业态适度集群,集中展现武汉商业历史。

然而让王维没有想到的是3年前的中山大道并非如此,它也是经历了“凤凰涅槃”。中山大道始建于1906年,是老汉口最重要的商业交通干道和著名历史文化街,现存160幢历史建筑。然而整个街道破旧不堪,违建随处可见,还有一些不符合安全居住条件的危房急需拆除。

中山大道从2014年整治建设,到2016年12月28日开街。项目建设荣获国际规划学界最高奖“规划卓越奖”,成为生态、人文大武汉的一张靓丽新名片。中山大道的整个改造提升工程处处体现着科学定位,不盲目提高标准的改造方式。

依据中山大道特点和历史,武汉市国土规划部门围绕交通组织、建筑街景、市政管网、商业业态等4个方面内容,统筹编制中山大道及周边区域的交通组织方案,科学确定中山大道的功能定位,确保其满足交通功能需求。房屋整治本着尊重历史的原则,采取清洗规整、拆违等方式恢复原貌,对个别不符合安全居住条件的危房进行拆除重建。

挖掘西安历史文化资源

“湘子庙街、书院门、碑林、南马道巷……我们也有类似历史文化街道,武汉中山大道给了我们很多启示。”王维认为做到“谋定而后动”,要高度重视规划引领。主要是利用修编大西安城镇体系规划和第五轮城市总体规划的有利契机,按照《西安市“四改两拆”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方案》的总体部署和捆绑式连片改造的思路,依据“市级统筹、以区为主”的原则做好规划,用科学的规划指导旧城改造中哪些区域该拆除、哪些区域该保留、哪些建筑该改造、哪些建筑该修缮,并且在“规划编制”“规划标准”“规划执行”“合作团队选择”等方面,能真正跳出“城墙思维”。

根据不同的区域选择不同的改造方式,将改造划分为建新、更新和改旧三种模式。对于建新区,可按照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围绕建设功能进行规划。更新区则要求保留主要街区现有风格,通过修缮、改造、整治、置换等办法,改善、提升、拓展城市现有功能,焕发城市新的生命力,对整体情况较差、外观破旧、功能不完善和居民生活环境差的建筑,则需要按照规划要求进行重新建设。

对于现有的近现代建筑可以结合建筑条件和区域环境以旧治旧,不搞大拆大建,在旧房基础上拆旧建新,充分利用旧有条件、旧有设施、旧有环境为新住宅服务,使旧城改造变成花钱少、办事多、见效快的利国利民工程。对于旧城中可以修复的近现代建筑、城市基础设施应进行维修翻新后继续使用,减少资源浪费。

城建大数据西安需要迎头赶上

王维说在中山大道的改造活动中借助了大数据平台的使用。武汉市土地利用和城市空间规划研究中心充分应用三维数字地图系统和全市域的框架模型,以及建成区地上、地下精细模型,借助网络技术实现城市规划设计和管理、审批等工作的无缝对接。

在此基础上,武汉市按照“网上流转、数据共享、全程监管”、“让数据多跑路”的思路,先后研发“武汉市三旧改造智慧监督系统”“市城建重点工程建设信息指挥系统”,为各级领导和工作人员提供无线远程信息查询,移动通讯交流,协调督办等服务,在项目遇到问题时可以实时沟通。

因此,西安需要尽快研究建立数据库并开发决策系统,开发网络大数据平台系统,设计网络审批设计流程,运用“大数据”理念全力打造网上并联审批服务平台,建立项目联动机制,实现项目全程监管,跟踪督办,统计分析和电子监察功能,达到行政效能革命要求。  

记者王 海鹏 实习生 杨静妮

创建西安历史文化街道城建大数据 西安需要迎头赶上

上一篇:传统文化也精彩 《王者历史课》欲做"文化索引"
下一篇:打造名镇名村 沈阳再添两个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