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历史文化大辞典》首发
1432 2018-03-30
南海网、南海网客户端三亚11月26日消息(南海网记者 沙晓峰 通讯员 陈思国)11月26日,“改革开放看海南”2018全国融媒体海南行大型活动采访团走进陵水黎族自治县,感受陵水十年磨一剑,立足自身优势潜心求变,借力优质旅游资源积极探索转型升级之路,探访陵水的“蝶变之旅”。
近3年来,陵水旅游业接待游客总数和旅游总收入均实现两位数增长,荣获“国家森林旅游示范县”称号;截至今年9月30日,陵水县接待游客352.09万人次,同比增长24.89%;其中,过夜游客人数177.41万人次,同比增长27.54%,一日游游客人数174.68万人次,同比增长22.39%。旅游收入22.15亿元,同比增长22.45%。
力破“病症”的改革探索
十多年前,人们提到陵水,第一想到便是“沿海贫困县”的帽子,尽管拥有绵延数十公里的黄金海岸线,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但除了南湾猴岛、椰田古寨等少数几个景区外,陵水旅游业亮点不多,发展层次较低,市场秩序有待规范。如何化解处于传统旅游业发展阶段的“病症”之惑,成为困扰陵水的一道难题。
传统旅游业,以服务团队观光客为主,与“休闲度假”尚有距离。陵水旅游业如何借助县域经济发展的新态势实现转型升级,考验着一方党委、政府的思谋与魄力。摆在面前的旅游发展难题使陵水深刻认识到:如果不对旅游业发展进行重新规划布局,不以问题为导向加强对旅游业的管理,面朝大海的陵水,不会迎来旅游业发展的春天。
在进行科学规划布局的基础上,陵水在香水湾、清水湾、土福湾建设了一批旅游度假酒店,并逐步发展其他业态。陵水正在深度融入大三亚旅游经济圈。
2016年,海南省被确定为全国首个全域旅游创建省,而陵水被列入全省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市县。陵水旅游业转型升级迎来了重大历史机遇期。陵水县委明确提出,“陵水就是要以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为抓手,大力推动旅游业提质升级。”
旅游与文化“共赢发展”
陵水黎族文化源远流长,桥山遗址等曾被列入我国考古六大发现之一。黎族文化可以提升陵水旅游的文化内涵,文化与旅游业融合发展之路,是陵水推动旅游业转型升级的一个重要支点。
敢于探路才有出路。陵水县委书记麦正华表示,陵水要做好旅游开发的文章,必须以文化强旅,充分挖掘陵水文化底蕴,加快文化体制改革,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依托陵水初具雏形的黎族文化、红色文化、疍家文化、海洋文化、饮食文化等文化资源优势,策划开发一批文化旅游精品项目,树立文化与旅游共赢发展的观念。
坡村是陵水的革命老区。2016年,坡村通过结合独具特色的革命文化和黎乡资源,开创出以情境化为基础的参与式、体验式红色旅游新模式,穿红军装、吃大锅饭、领取“坡村护照”等丰富多彩的体验式趣味活动打破了以往单一的参观式旅游模式。这也成为陵水文化与旅游融合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
如今,陵水正深入挖掘历史文化、依托民俗文化、凸显生态文化、开发体育文化、提升海洋文化,加快建设一批具有浓郁文化背景的旅游景点。
“旅游+扶贫”落地生根
位于吊罗山区的大里地区,山林环抱,瀑布从天而降,美景醉人。但因交通闭塞,人均耕地少,大里也是陵水最贫困的地区之一。
2016年,陵水推进大里地区的美丽乡村建设,这个拥有着世外桃源般山水美景的黎乡开始借着美丽乡村建设的东风发展多种产业增收。
以发展乡村旅游为抓手,大里地区面貌一新。文罗镇坡村以“文化旅游+贫困户”的模式带动贫困户走出了一条脱贫致富新路。坡村村委会控股的管理运营公司发展旅游等相关产业,吸纳119名村民就业,每人每月领1000多元的工资。坡村村民吉香说:“大家日子好过了,精神面貌也发生了很大的改变。”
麦正华说,盘活全域旅游,陵水尤其强调规划的整合作用,下一步计划打造4个旅游片区:以县城为面,将陵河景观带、苏维埃政府旧址等串联打造成陵水生活旅游城;以光坡镇为面,将分界洲岛景区、富力旅游地产、大艾园村、港尾新村等串联打造成特色乡村滨海旅游区;以新村、英州两个镇为面,将南湾猴岛、清水湾、椰田古寨、现代农业示范基地等串联打造成高端滨海度假区;以吊罗山、本号镇北部为面,将吊罗山森林公园、大里瀑布等串联打造成北部百瀑雨林旅游区。
“改革开放看海南”2018年全国融媒体海南行大型采访活动由中共海南省委宣传部指导,海南日报报业集团主办,南海网承办,中共三亚市委宣传部、中共万宁市委宣传部、中共东方市委宣传部、中共临高县委宣传部、中共陵水黎族自治县委宣传部、中共昌江黎族自治县委宣传部;三亚市科技工业发展委员会、五指山市旅游商务局、海口市民游客中心、三亚中科遥感信息产业园、海南热带野生动植物园、海南分界洲岛旅游区、三亚国际免税城、三亚市天涯海角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三亚吉阳迎宾海鲜广场、五指山中部旅游投资有限公司、海南核电有限公司、海南森林城市度假酒店管理有限公司等联合协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