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同意将长春市列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3067 2018-02-18
在我们所熟知的《可爱的中国》一文中,方志敏面对江山破碎、国弊民穷的中国,依旧怀着无比坚定的文化自信,他写道:“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中国民族在很早以前,就造就了一座万里长城和开凿了几千里的运河,这就证明中国民族伟大无比的创造力!”正是这一份坚定的信心,让他在最黑暗的时刻,依然憧憬着有一天国家会得到自由和解放,“到那时,中国的面貌将会被我们改造一新”。
今天,他所憧憬的时代已经到来,“到处都是活跃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变革和创新的过程必然要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所面临的难题的重要启示。它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借鉴,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
“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地创新。结合新的时代条件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的同时,“以古人之精神,开自己之生面”,这也是文艺繁荣发展的一个重要路径。因为“文艺创作不仅要有当代生活的底蕴,而且要有文化传统的血脉”。
从近年来一些热播的电视节目中,我们就可以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焕发的活力和魅力。《我在故宫修文物》穿越时空隧道,打开尘封往事,将作为皇家藏品国之瑰宝的精美文物展现在我们眼前。《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巧妙地将成语和诗词结合在当下流行的猜词竞赛中,使优秀传统文化重归大众视野,让观众在观看节目放松娱乐的同时充分体会汉语言文化的精髓,给观众带来耳目一新的审美享受。没有明星大腕,没有话题炒作,这些节目的核心竞争力就是文化品位、文化内涵、文化责任、文化担当。因为“节目的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当然,我国传统文化在其形成和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受到当时人们的认识水平、时代条件、社会制度的局限性的制约和影响,因而也不可避免会存在陈旧过时或糟粕性的东西。因此,清理古代文化的发展过程,剔除其封建性的糟粕,吸收其民主性的精华,是发展民族新文化、提高民族自信心的必要条件。
站在今天审视我国传统文化,会发现它有鲜明的矛盾性和两重性:既有民主性的精华,又有封建性的糟粕;既有积极、进步、革新的一面,又有消极、保守、落后的一面。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社会治理等也存在需要协调适应的地方。因此需要以科学的态度对待传统文化。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努力用中华民族创造的一切精神财富来以文化人,以文育人。要处理好传承和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这是我们正确对待中华传统文化的总开关,也是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条件。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在当前形势下,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有着特殊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经济社会深刻变革、对外开放日益扩大、互联网技术和新媒体快速发展,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迫切需要深化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需要深入挖掘其价值内涵,进一步激发其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