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历史记忆法
2936 2016-01-28
中国甘肃网5月12日讯 据兰州晨报报道 (记者 赵莉) 5月9日至11日,临夏市举办了临夏历史文化资源暨旅游经济发展论坛,来自兰州大学、西北师范大学、西北民族大学等高校的16位专家学者参加了论坛。
在对临夏市全域旅游无垃圾示范点、东郊公园、八坊十三巷、三十里牡丹观光带、古河州酒厂、油用牡丹基地等进行考察调研之后,16位与会学者分别从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增强民族文化自信、加深多民族文化的互荣共生,以及旅游生态建设等方面进行了主旨发言和深入探讨,为临夏市建设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提供了专业知识和决策参考,也为临夏市旅游经济的进一步创新和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
微访谈
记者:临夏市委市政府是基于怎样的契机,或者是发展规划,想要创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
临夏市委宣传部副部长李杰:临夏市的历史文化资源其实是非常丰富的,河州古城历史悠久,又有花儿、砖雕、蛋雕、平弦等多项极具特色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丝绸之路的南道要冲,是唐蕃古道的重镇。但是目前这些历史文化资源相对分散,还没有形成一个系统。现在有了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和全省“丝绸之路经济带黄金段”建设的难得机遇,市委市政府就想通过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这样一个创建目标,在党员干部和群众之中形成一种共识,让大家把目标都集中在一个点上,来助推临夏市的社会经济继续向前发展。
记者:本次论坛对你们创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什么意义?
李杰:这次论坛,我们邀请了社科联的专家为临夏市的文化建设和旅游发展问诊把脉。这些专家都是来自各大高校的教授学者,他们中很大的一部分人都对临夏的历史文化或者城市建设有长期的关注。他们的主旨演讲有的是从宏观的战略、方向上给建议,有的细化到具体的执行中做指导,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很强的针对性,为我们创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提供了学术上的支撑和理论上的自信。我们会认真学习和研究各位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充分总结利用好此次论坛成果,进一步推动临夏市历史文化资源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
记者:历史文化是厚重的,而大众的旅游消费,却更偏向于一种轻松愉快的消费体验。所以,一座历史名城并不完全等同于一个好的旅游目的地。临夏市如何在未来的城市建设中,将历史文化与旅游产业有机结合,相互促进?
李杰:历史文化当然不能只是呈现在文献资料或者博物馆里,它必须要有其他方式的载体,才能和旅游产业的发展结合起来。以临夏市八坊十三巷的改造为例,对于这样的特色民居,临夏市提出“以文化为先,利民为本”的理念,是在保护的基础上才加以开发,而不是去建设纯商业的旅游景点。八坊十三巷的原有住户我们没有搬离,他们的家就是他们的企业,他们的生活起居,本身就是民俗文化的传承。游客到了八坊十三巷,不管进了哪一座院子,看到一件什么物品,都是生活化的,是可以进行体验和感受的,但同时它们也都有属于自己的历史和故事。这就是历史文化和旅游产业的有机结合。
记者:相比于临夏市,其实整个临夏州的历史文化和旅游资源可能更丰富也更多元,临夏市如何在建设自己独特的历史文化的同时,有机地融入整个临夏州的旅游产业链?
李杰:这个就需要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总体思路进行指导。我们会制定临夏市的发展规划,形成方案,然后报送到州委州政府,进行统一的规划和部署。其实整个临夏州内的旅游产业链正在形成,已经有了一个集旅游、文化、产业、商贸结合的大趋势,再加上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文化布局,临夏的旅游业发展大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