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文化记忆 推动乡村振兴
1069 2017-11-25
编者按
我们正处在一个商业勃兴的新时代。今年8月,首届世界西商大会隆重举行,开启西安商业发展新局面。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营造企业家健康成长环境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意见》下发,明确指出“企业家是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11月,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王永康在与民营企业家座谈交流时,强调新时代需要新西商引领者,呼唤新西商精神,并从六个方面阐述了西商精神。
首届世界西商大会前夕,《西安晚报》资深记者、文化学者30万字长篇散文《秦商史话》出版,该书由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副主席李敬泽作序,著名人文学者、西北大学名誉校长张岂之题写书名,从史前半坡交换写到当下“一带一路”,历数以西安为中心的陕西历史上的商业大事、财富流变及代表商人,被誉为“一部秦商通史”。值得关注的是,王永康书记论述西商精神六大方面,在《秦商史话》中全部可以找到答案。
在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见行动中,本着进一步激发西安这座伟大城市的商业精神和商业活力之目的,西安报业传媒集团邀请部分中省专家学者举办了“新时代新西商暨《秦商史话》出版学术笔谈”活动。今日,特专版摘发专家学者的观点,以郷读者。
写西商就是在写中国商史
周明(著名作家,中国散文学会名誉会长)
我是西安周至人,虽然在北京工作生活了50多年,但我一直特别关心家乡的发展。今年,西安举办首届世界西商大会和组织探讨西商精神的消息传来后,我们很多在京工作的西安人,都倍感兴奋和鼓舞。
在这样的背景下,非常高兴读到人文学者章学锋的《秦商史话》。这部书,虽说三十万言,但容量非常大,既有史料价值,也有文学价值,非常厚重大气。用散文的笔法来写秦商历史,这本书是我目力所及看到的第一部文学意义上的商史著作。我以为,研究和传播商业文化,是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抓手。
在获得冰心散文奖的20多个理论奖得主中,章学锋是迄今为止唯一的新闻记者。他在做好紧张繁忙的报社工作之余,十多年如一日地利用业余时间,收集走访、研究资料,并全身心投入到书稿撰写工作中。章学锋写秦商、西商,实际上就是在写中国商史。作为秦商重要组成的西商,成长于陕西西安这片热土,也是历史上最重要的商帮之一。古往今来,一代代的商人们,他们活跃在以西安为中心的三秦大地上,不仅推进了中华民族的发展和前进,同时也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和传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秦商史话》的出版,是陕西文学界和史学界的一件大事,也是近年来长篇散文创作的重要收获。
作为西安人,我时刻关注着家乡。在新时代新西商理念指引下,祝愿家乡早日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也期待章学锋继续努力写出更多的新作来。
秦商是秦地历史的重要推力
肖云儒(著名文化学者,丝绸之路文化大使)
章学锋的《秦商史话》写得好认真、好扎实!你想想这个小伙子好几年连微博微信都关门谢客,你看看这本书最后列出的多达96种史书类、方志类、专著类的参考文献(这是在读万卷书呀),你再看看他特别鸣谢的51个相关单位(这是在行万里路呀),就能感受到作者悬梁刺股苦读、苦访、苦写的那股子精气神。
这本书又写得如此可读而有温度!它占有了大量资料却很少掉书袋,基本不用权威的观点和典籍引文的轰炸吓唬人。他将翔实确切的材料融进自己的见解和叙述方式、语言体系之中,有思考、有故事、有人物,也有作者自己的气息。他写崛起于陕北的大企业家史贵禄,篇幅不长却很励志,让我这个认识史总的人感到很是传神。
这本书写秦商,你能读出乡土情怀,读出历史脉络,还能读出一种世界眼光。可不是,自古以来,在推动秦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动力系统中,秦商是当之无愧的主动力。这点大家都会认可。容易忽略的是,在推动秦地走向世界的动力系统中,秦商作为主动力也无可争议,也当之无愧。学锋在书里以独立的章节谈到了这一点。秦商和蜀商是中国最早沿丝绸之路走向域外的商贸群体,是中国古代国际贸易的先驱。
而在当下“一带一路”全面实施过程中,秦商又是一个十分鲜活给力的群体。根据我这几年三次跑丝路30国的感觉,最开始陕西的大型国企便第一批走向了“一带一路”国家,在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在俄罗斯和中东欧各国,在陕西的中欧班列“长安号”所到之处,秦地工业商贸企业如延长石油、西电公司、杨凌现代农业、文物考古等都早已有了自己的项目。这两年,国企之外,秦地的民企也开始进入丝路各国,在俄罗斯、捷克、保加利亚和中亚一带都有秦商活跃的身影。我们在一些国家开设的文化经济论坛,就是当地陕西商会一手承办组织的。在罗马尼亚胡内多阿拉省省会德瓦,28岁的陕西宝鸡乡党赵琦,已经是罗马尼亚中国商会的副会长。作为省长的中国事务特别助理,他联系省长专门和我们座谈几小时。
《秦商史话》应该远不止一部,在历史进程中,我们秦地的商人将会一部一部写下去。它是一条长长的河流,学锋不能也不会放下他手里的笔!
建设大西安需要这样的书
薛保勤(著名诗人,陕西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
《秦商史话》是一部将三秦大地的历史烟云梳理得别具一格“眉清目秀”的“教科书”,还是一部透视商业文化、聚焦商业文明的“变迁史”;是一部文采飞扬的具有补白意义的历史文化随笔,也是一部追根索源史论结合事论结合为秦商竖碑的“传记”。
这不是作者为了赶时髦应景的书,但却是生逢其时的为时而著的书。曾经辉煌的秦商需要这么一本书,建设大西安,西安大发展的时代需要这样的书。
章学锋不仅是我省一名优秀的新闻记者,屡获各级新闻奖,还是一名一心向学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的学者,又是一名痴心不改著述甚丰的作家。
记者的学者化与记者的作家化,是很多年前学界对新闻记者专业发展方向的两个著名观点。《秦商史话》的出版,让我看到学锋沿着记者学者化的方向迈出的可喜的又一步;让我看到他沿着记者作家化的目标迈出的丰硕的一步。这一步的背后是苦心孤诣、呕心沥血、闻鸡起舞;这一步的背后有记者的铁肩道义妙手著文的坚定与坚守,有学者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责任与担当,有作家的鼓与呼的情怀。
看看《秦商史话》吧!它会给你不同寻常的收获,也会让你在不同寻常中发现一个不同寻常的作者。
记者的敏锐与学者的严谨
杨宗科(著名学者,西北政法大学校长、博导)
本人供图
今年以来,西安市在构建新型政商关系、补齐民营经济短板、营造良好投资环境等方面做了很多扎实的工作,召开首届世界西商大会、组织研讨西商精神等都取得明显成效,市民信心更足、更有奔头。作为一名生活和工作在西安的知识分子,我为西安点一个大大的赞。
西北政法大学和新闻界有很深的渊源。我国社会主义新闻学的重要奠基人之一何微先生,也是西北政法大学新闻学专业的重要奠基人。今年,我们联合新华社《中国记者》举办了全国首届“何微新闻奖”奖活动,旨在表彰优秀的新闻传播研究者和从业者,推动我国新闻传播学科的不断发展。
作为民进西安市委会的主委,我很高兴地看到民进会员、《西安晚报》学者型记者章学锋最新成果《秦商史话》的出版。在阅读中,我多次自问:这本书出版前后,西安召开首届世界西商大会,中央下发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的意见,难道作者会预测吗?这么重大的一个选题,为什么会被章学锋抓住?如果我们学术界来写,书的面貌又会怎样呢?在边阅读边思考中,我找到了答案,《秦商史话》是一部打通了学界和业界思维的创新之作,既带有记者的敏锐眼光,又带有学者的严谨精神。要做到两者的统一,的确是一件很难的事,但章学锋的《秦商史话》实现了这一点。
新时代呼唤新西商,新征程需要新表达。我期待市委“聚焦‘三六九’,振兴大西安”的目标能早日实现,从而给广大民众带来更多的福祉;我也期待章学锋下一部作品的早日问世,继续给大家带来新的阅读享受。
一部有吸引力有获得感的好书
王志武(著名批评家,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导)
最近几周,我读到一部有吸引力有获得感的好书,这就是太白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章学锋的《秦商史话》。从书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商业曾是在西安这座城市最活跃的因子。
《秦商史话》是一部学术书。系统全面而又细致入微地勾画出秦商几千年的发展历程,揭示了商业发展的一些规律性的东西,其中有许多商学概论、做商指南之类书中看不到的许多至关重要甚至决定做商胜败的细节。这部书还深刻地揭示了西商成功,一靠智慧经商,二靠道德经商,三靠科学经商。早在周朝时对入市产品质量、品种、规格都做了苛细的规定和要求,以保护消费者的正当利益;西商之间互不欺诈,相互忠诚。西商商号德泰合之所以在康定站住脚,就是因为在人员分配、业务培训、层级设置、奖惩及经贸管理制度等方面很科学很管用。
《秦商史话》是一部科学普及读物。它给我们介绍了许多历史常识,社会常识,商业常识,做人常识。已被实践证明的常识永远不会过时,永远管用,是成功的基础,否则,创新创业就要落空。《秦商史话》的出现,极大地满足了人们科学认知陕西商业历史和现状的需要。
《秦商史话》还是一部非常有趣的散文著作。它和那些文字板滞的学术著作不同,全篇用散文笔法写下来,很有吸引力。《秦商史话》的文学味很浓,有叙述性语言,有描写性语言,有抒情性语言,还有议论性语言。文中不时地引用一些诗、歌、曲等,不但对人的阅读起到了一种调节和提神的作用,也激起了读者对秦商艰苦而又富有诗意且极具挑战性生活的向往。此外,文中还时不时地出现一些点拨或者警示意味的语句,具有画龙点睛的功效。
《秦商史话》断想
刘路(著名批评家,陕西师范大学教授)
本人供图
学锋是一个睿智、勤勉、本色、忠厚的学者。他的进取精神,促使他不断开辟新的领域。《秦商史话》便是他攻克的又一个新的高地。
西安是十三朝古都。统而言之,绵延数千年的封建社会的商业经济的血脉,就是秦商发展的大骨架、总脉络。因为,首都既是政治中心,也是经济中枢、商贾中枢。
因为《乔家大院》《胡雪岩》等电视剧的热播,才让很多人知道了晋商、徽商。这是因为商业史并不是显学,一般知识分子都不留意,更别说一般普通大众了。近期《秦商史话》的出版,再加上《那年花开月正圆》的策应,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为秦商正视听,让秦商恢复历史本来面目的作用。
《秦商史话》既是对秦商发展沿革的梳理,又是对秦商历史地位的正名。在此书中,一些耳熟能详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被作者采撷出来,如秦半两、盐铁会议、万里长城、丝绸之路、伏波将军、邵平卖瓜、东市西市、宋清卖药等,编织成美丽的花环,在作者慧眼的观照下,立即闪烁出商业的光芒。
这虽是一本学术著作,但它的文字是温热的、鲜活的、具象的、抓人的。它有缜密的考证,但绝不掉书袋;它引史料来佐证,但却不是文字搬家。作者把自己的识见和情怀都注入到平实的叙述和描摹中,让人感到客观、中肯,因而信服。
历史与现实一脉相通。我相信,新时代的秦商,一定能从此书中焕发激情、汲取历史营养,在“一带一路”的宏伟进军中,光耀和书写新的秦商史诗。
一部秦地文化史生活史社会史
刘宁(著名批评家,陕西省社科院研究员)
从首届世界西商大会到热播剧《那年花开月正圆》,西商成为今年突然火爆起来的一个热词。西安自古都是秦地中心,凡与秦地有关系的人和事,都少不了一种刚梆硬正、慷慨激越之气。章学锋以吴越人在秦二十余载的生活积累,著《秦商史话》便有了秦人那种咬定青山不放松、沉下心来做事情的坚韧精神。
《秦商史话》最突出的特点是大格局、小切入点,即写作时先经过了精心选点,所选之点勾连起历史大动脉,折射出时代之特色。章学锋选择了货币、行会、会馆、家族、人物这些秦商具象来还原历史,把大历史放在具有高度浓缩性的小具象上。第二大特点是以文证史。作品以史话来命名,可见有史的结构、故事的表现方式之追求。书中除引用数十种中国古代正史外,还大量使用诗词歌赋、民歌、民谣、报刊文章以及图画等来为商史作证,尤其是那些长条注释都无不体现出作者写作的严谨性。这部书是作者认真查阅文献资料的硕果,是作者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必然回赠。第三大特点是内容的丰赡性。《秦商史话》以商务、商人为主线,牵扯到秦地乃至全国,政治、军事、历史、地理、饮食、藏书、建筑等诸多方面内容和知识。因此,与其说它是一部秦商史,不如说它是一部秦地文化史、生活史和社会史。
再放远看,历史上秦地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以及这些事件所牵扯的更遥远的人和事,也都在作者的这轴画卷里出现。作者谈盐铁会议与西汉政治关系,巴寡妇清资助秦始皇修筑万里长城事宜。国民生计与秦商有关系,军事建筑与商人有关系,而丝绸之路上发生的国际贸易又将秦人与世界联系在一起。因此,一部秦商史,也是一幅世界贸易图;一部秦商史,也是一部世界各种文明融合碰撞史。
谈传统西商的主要精神特质
高东新(西商研究著名专家,西安市社科院副院长)
本人供图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激发和保护企业家精神,鼓励更多社会主体投身创新创业。”企业家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秦商史话》出版恰逢其时,对于推动新时代西商及西商精神的研究大有益处。从周秦汉唐时期的国家商人——秦商,到明清时期闻名全国的陕商,西商在艰辛创业中共同孕育了西商精神。这在《秦商史话》中可略见一斑。
一是培育了“重仁重义重情”的独特人文气质。“仁”强调的是二个人或多人之间如何相处,讲的是为人之道和做人的原则。“重仁”,强调做人是做事的前提,是经商的根本。即以人为本,重视人,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由小往大讲,就是爱人,爱家,爱乡,爱国;“义”即公平,正义,忠诚,忠贞不渝。“重义”,即坚持公平、正义信条。就是指先义后利,厚义薄利,因此,西商被世人誉为“大义西商”;“情”即情感、情操,真情、激情、热情,痴情、爱情。“重情”,说的是西商十分重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交流,重视人情世故,珍惜友谊和友情,很有人情味,极有人缘。具体表现为:西商重视族缘关系、邻里关系,秉承生意上抱团经营、共同发展。生活上遇到困难时,不遗余力、鼎力相助。将“仁义情”文化注入商业文化、企业文化,使企业与顾客或者消费者之间产生对祖先文化的高度认同和情感的共鸣,这成为西商精神的一个重要方面。
二是塑造了“不欺不诈不假”的良好商业品格。“不欺”,即诚实,做诚实人,老实人,可靠人,可信人,不哄人,不坑人,不骗人,不蒙人。西商“人硬货硬脾气硬”,从做人开始,把做事放中间,最后再回到做人上,突显人的价值与尊严。所以,不欺,是西商精神特质中的核心要素,是对商人品质的基本要求,西商是用人品做事,可谓品质商人;“不诈”,即不欺骗,不假装,不背叛,西商以“质朴”闻名,“南方才子北方将,关中冷娃排两行”,西商南下江南,北上内蒙,“走西口”,闯新疆,在多地建立会馆,据有关文献记载,西商在北京、南京及各省建立的会馆近四百余处,与当地人民打成一片,赢得广泛赞誉;“不假”,即真实,可信,据史料记载,三原县商人张居士“初尔翁之贾也,不二价,不欺人,有误增值,以易而去,立追以还……张居士之名满邑及姑苏”。西商以特有的厚重、质直的人格特性,真真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诚实经营、信誉至上,以良好的形象不断开辟事业发展的新境界,体现出了浓郁的关中文化色彩。
本版文字由记者曾世湘整理图片除署名外由记者尚洪涛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