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争夺的历史文化资源

Admin 2018-01-29

(原标题:被争夺的历史文化资源)

豫陕两地“争办”黄帝大典,周口与天水“瓜分”伏羲,宁远跟运城“抢夺”舜帝……近年来,各地祭祀纷争愈演愈烈——

4月9日,丙申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在河南新郑市举行。就在5天前的4月4日,丙申年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在陕西省黄陵县结束。

短短6天时间,一边是清明公祭轩辕黄帝典礼,一边是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其中暗含的争夺意味显而易见。

其实,被争夺的历史文化资源不只是黄帝。近年来,各种认祖归宗、历史文化名人争夺大戏愈演愈烈。

本为缅怀先祖的祭祀活动,为何就演绎成争夺战了呢?

祭祀背后的“口水战”

祭祀黄帝之争,是所有的祭祀活动中表现最为突出,也最受关注的。

从1955年开始,陕西省就由当地政府主持祭拜黄帝活动,而河南省则是从2006年开始祭拜。由此开始,每年的三、四月间,两地都会先后举办祭拜黄帝大典,暗中比拼大典规模和影响力。陕西一方邀请海内外知名人士参会,河南一方则请来百余家媒体对大典进行直播……

2015年的一场“祭祀正统论争”,更是把这种争夺推向了高潮。

当年9月7日,在由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和河南省政协联合主办的“黄帝故里拜祖大典与国家文化建设”专家研讨会上,有观点认为,“历代对黄帝对先祖是‘拜庙不拜陵’”,所以国祭黄帝的地点应该在河南新郑黄帝故里。

此言一出,立马引起陕西方面的强烈反应。3天后,该省有关方面就刊发反驳文章称“历代对黄帝陵寝是祭拜的”,并且庙祭也不是在河南新郑,而是“中央设立历代帝王庙并对其进行祭祀”。

一场本应表达对先祖感恩敬穆的民族盛典,变成了针锋相对的口水战。

盛行的“公祭经济学”

其实,成为“香饽饽”的不仅仅是黄帝祭祀。河南周口与甘肃天水“瓜分”了伏羲;湖南宁远跟山西运城“抢夺”舜帝;同一个诸葛亮,河南南阳祭,湖北襄阳祭,陕西汉中祭,诞辰祭、逝世祭、出山祭,祭祀活动在不同的地方多次上演……

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以来,已有数十个地方政府直接介入了类似的“公祭”活动。原因为何?

记者通过梳理一组数据窥得其中玄妙一二。有官方数据表明,早在2006年3月,河南新郑第一次举办“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后,该市当月就接待游客110万人次,其中黄帝故里景区接待75万人次,与上年同期相比增长12倍;当年的“五一”黄金周,到河南的游客猛增至200多万人次,旅游人数、旅游收入和旅游综合效益同比增长50%。

而陕西黄帝陵1980年恢复公祭典礼后,景区建设一年比一年好,旅游产业一年比一年壮大,“祭祀经济”已成为当地旅游的金字招牌。相关人士直陈,近年来日渐红火的黄帝祭拜大典,给地方带来了相当大的经济利益。

中央民族大学历史学博士王宇常年关注这一现象。在他看来,这些看似认祖归宗的文化活动往往打上“公祭经济学”、“旅游经济学”的烙印,让本来单纯的缅怀先祖、追思感恩之初衷变了味。

西北大学中国思想文化研究所教授、黄帝文化专家张茂泽告诉《工人日报》记者,有些地方利用自身历史文化资源优势,发展文化产业无可厚非,但不应该对立起来。此外,一些地方政府不顾自身实际,盲目强调“文化搭台、经贸唱戏”,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难免操之过急,总想争个高低,霸占个唯一性的头衔。

资源归属之争待破解

地方公祭争议,是否可以通过上升为国家公祭来破解呢?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熊群力建议,由中央文明办、文化部确立黄帝祭祀的至高性、唯一性和方向性,并将黄帝公祭提升为国家公祭,以此破解近些年黄帝祭祀乱象迭出的现象。

对此,张茂泽并不认同。在他看来,祭祀黄帝要上升为国祭,十分困难。政府层面对此类事件还是比较谨慎,需要综合考虑各方面诉求。如果对黄帝进行国家祭祀,那么炎帝、女娲呢?“此类提议,目前并没有操作空间。”

王宇博士认为,只要祭祖的动机纯正,即使各地根据遗址、传说、甚至只是遥祭都可以。“祭祀仪式,是强化国民的集体记忆和认同感,这才是活动的精髓。”

“历史文化资源归属争夺背后,地方政府这支‘有形之手’也面临尴尬和矛盾:不推动,起不到‘文化促进经济’的作用;推得太狠,身份与初心又要被诟病。”在张茂泽看来,地方政府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旅游经济把握好一个度太难,多让民间力量、市场力量这些“无形之手”参与进来不失为一种选择。

netease

上一篇:出版史的"黄金时代"从何而来
下一篇:在中国历史和文化叙事中,“进步”有权利颠覆传统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