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窑举行系列活动迎“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389 2020-06-18
半岛记者 刘红 通讯员 张敏 摄影 周谊、金正辉、 钟坤绩、 李视浩
红灯高高挂,城墙暖迎春,应是古城年味正浓时。
岁末年近,“来即墨古城过大年”成市民游客过年的时尚潮流。在这里观花灯赏民俗,听大戏拜大年,从腊月到春节,再到元宵节,一拨拨精彩大戏不断上演。
仿佛是一种历史的传承,从即墨古城一揭开面纱,就在人们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历史人文印记。一边连接着千年商都的厚重色彩,一边延续着开放包容的城市态度。民谣节、过大年等节庆活动大放异彩,文旅融合频获好评,即墨古城渐渐成为岛城的文旅新地标,成为人们心中念念不忘的向往之地。
民俗年味正浓,八方游客无数
过大年,到古城,这里民俗年味悠长,感受传统习俗文化。
进入古城,仿佛穿越千年,大红灯笼高高挂,城墙上张贴着喜庆的春联,民谣古曲意味悠长,人头攒动熙熙攘攘中流露着喜悦,街头巷尾商铺林立中处处洋溢着浓浓的年味。
这里有千年沉淀的历史文化韵致,学宫、文庙、牌坊街、鸭绿池戏台、财神庙……一座座建筑无声胜有声,默默传递着悠悠千古风韵。在东西门大街上榼子、烙画葫芦、糖画、泥老虎、官庄竹编、大欧鸟笼、即墨麻片让你又仿佛回到儿时。韵味十足的大鼓书唱出风趣生动的乡音,即墨柳腔开场欢鼓闹春。一幅幅场景,仿佛让你穿越回到儿时,找到那时过大年的记忆。
《即墨县志》中对即墨古城风俗有详尽记录,正如即墨市博物馆馆长陈海波所说,即墨古城民俗活动的开展与传承,必将引起市民对乡愁的回忆,让市民有认同感,寻找到归属感,体现“人文化”确立“文化自信”。
这座古城让人们穿越千年感受与古人的时空对话,他温文尔雅又活力四射,温暖又令人回味。古城以其厚重的历史与民俗气息,散发出浓浓的年味儿。
千年历史集聚,厚重又温暖开放
到古城过大年,不仅可以领略千年历史,还能感受到一种归属感。
移步换景,廊腰缦回,绿玉垂飞檐。你是否有这样一种情节,脚下是阴凉的石板路,耳畔是民谣古曲的默契合声,于千年历史积淀中,寻那乡愁与儿时记忆。
即墨,秦代置县,隋朝迁至今址建城。即墨县治自公元596年迁至现址,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成为即墨历史文化演变的重要见证,青岛历史文化根脉所在。即墨古城项目精雕细琢,“一城、两街、十景、十三坊”,县衙、学宫、文庙、城隍民俗馆、财神庙、真武民俗馆、劳山书院、考院、牌坊街、基督教堂、城墙和三门四阁等公共建筑独具地域特色。
即墨古城为何如此让人念念不忘?青砖黛瓦、漆柱雕梁,一座座大大小小的牌坊林立,麒麟石雕等栩栩如生,工艺堪称精湛。这里,无论是文庙、牌坊街还是学宫、财神庙都在每一个细节上匠心独运,尊重历史重视人文,每一个建筑似乎赋予了生命,每一个建筑都讲述传承着千年历史。譬如文庙,历史上的文庙又称圣庙,这里曾第二次公车上书。如今文庙开庙暨祭孔大典、学童开笔礼、成人礼,这些神圣庄严的仪式,传承了传统文化和中华文明。
古城让千年历史重现,古朴厚重又温暖开放。 “来即墨古城过大年”财神巡游、县官巡游、写新春对联福字、新春灯会、接财神仪式、还有除夕撞钟祈福、乡贤名宦望族拜文庙怀祖先仪式等特色活动,让过年更有喜庆感和仪式感,让年味绵长悠久。无论是四海漂泊的游子、寻根问祖的市民,还是慕名而来的国内外游客,这里成了他们过大年等假期游必来的打卡之地。
文旅融合创新,古城红人人爱
即墨古城厚重又不失创新,屡屡在文旅融合上创佳。“过大年”期间,更给老百姓提供了交通的便捷。交运直通车和旅游公交,让你一步踏入千年,感受现代与历史的时空穿越,在时空对话中领略浓浓的历史风情。
引客来是一种吸引力,留住客更是一种特有的魅力。而这份魅力,更多沾染着文化气息。即墨古城传承和发扬了胶东文化,重点抢救传承即墨当地非遗文化,富有浓郁乡土气息和鲜明艺术特色的即墨大鼓书,倾注着即墨几代艺人的心血,活跃了几代老百姓的精神文化生活。大鼓书被即墨古城吸收入驻,在悠悠千年古城传唱,让这座古城更有活力,同时在鸭绿池戏台时时会回荡起即墨柳腔,还有葛村榼子、大欧鸟笼、黄氏烙画、官庄竹编等非遗在这座千年古城又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依托文庙、学宫、鸭绿池戏台、财神庙等公共建筑,在即墨古城举办祭孔大典、成人礼、开笔礼、民谣节等节庆文化活动,打造“即墨印记”文化新地标、文化传承弘扬基地,即墨独特的文化资源优势发扬光大。时至今日,即墨古城已经举办四百余次文化活动,百余位国内外名人到访古城。日前,2019来即墨古城过大年活动,近千商家、20余项文化活动相继开展。
即墨古城建筑为体、文化为魂、商业为脉,这一座有生活温度的古城,从一开始就定位清晰,将现代城市生活与古城密切结合,有温度、有生活气息。到古城过大年,运游结合交通更加便捷,吃喝玩乐文化非遗样样精彩,千年古城厚重古朴又温暖开放,有历史有文化有民俗有韵致更有人情味,这样散发着浓浓年味的即墨古城如何不让人寤寐思服、心心念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