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史出版新趋势传声历史记忆
4590 2015-12-02
据媒体报道,正在全国院线上映的国产动画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异常火爆,刷新了国产动画片多个票房纪录,创造了国产动画史上的“奇迹”。取得“开门红”自然离不开观众的好口碑。这个好口碑,来自观众对国产动画发展的期盼,对传统文化传承创新的关注,以及对教育、家庭、命运抉择等中国特有的情感、价值内涵引发的认同和共鸣。
对文化的认同和文化事业发展的期待,让更多观众成为国产动画片的拥趸。从网上关于该片的热议可以看出,相当多的观众一直关心关注国产动画片的发展状况。中国的动画片起步很早,起点也不低。1922年,万氏兄弟制作出了中国第一部广告动画《舒振东华文打字机》,6年后,大洋彼岸才诞生了“米老鼠”。尽管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1941年中国第一部长篇动画《铁扇公主》依然引起了世界级轰动。新中国成立后,“百花齐放”为动画片创作提供了强大动力。一批展现中国传统艺术形式,如木偶、剪纸、皮影、水墨画等的动画片成为了经典作品。然而,受多种因素影响,近20年来,国产动画片的创作一直处于低谷时期。直到2015年之后陆续出现了《大圣归来》《大鱼海棠》等佳作,“国漫”才迎来重现辉煌的希望。观众的大力支持,表达出对中国文化事业发展的期望,希望国家在经济、科技逐步发展强大的同时,文化软实力也能够相应提高,在世界文化发展进程中能占有重要的位置。
除了影片情节精彩、人物形象丰满、制作精良等因素外,不少人认为该片在挖掘传统文化方面更为创新。在中国,“哪吒闹海”是家喻户晓的古代神话故事。1979年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制作的《哪吒闹海》曾获大众电影百花奖,是第一部在戛纳参展的华语动画电影。其塑造的人物形象和表达的主题思想给几代人留下了深刻的记忆。《哪吒之魔童降世》再次选取这个神话故事,却在改编中大胆加入了当下的时代元素,对传统文化是一次成功的创新实践。不少观众期待片方能像美国人创造漫威系列一样,把中国神话中的人物逐一搬上屏幕,用中国文化打造世界级大IP。
以现代科技打造的动画作品,内涵是厚重的历史文化以及对哲学问题的思考。片中哪吒与敖丙、魔丸与灵珠的对立或转化,与人性的善恶论很相似。在孔子主张“性相近,习相远”的基础上,孟子提出“人性本善”,荀子则认为“人性本恶”,虽然看似观点针锋相对,其实这是从正反两方面论述人如何完善自身。到底何为善,何为恶,两者的关系如何,可以引发观众深入思考。虽然本初是魔丸,但在父母、周围环境的影响下,依然可以选择逆天改命,向善向上。而即便是灵珠,在私利驱动下,也会不惜伤害无辜、走上歧路。这让人感悟,选择做什么样的人、做什么样的事,内心的坚守与外在约束、教育都不可少,而且心性的磨砺修炼是长期而艰苦的过程。
打动人心才是好作品,这部影片的情感内核击中了观众内心最柔软的地方。父子情、母子情、师徒情、朋友情、家庭责任与对百姓的责任,有深沉的爱,有激烈的冲突,有不向命运低头的倔强与坚持,也有艰难的选择与平衡,给观众强烈的代入感。观众也可以更深刻地体会到,坚韧不拔、坚强无畏、奋斗拼搏是民族精神的体现,“家国情怀”“责任意识”是我们内心的文化认同,根深蒂固、历久弥新,这些是影片人物战胜困难的精神信念,也是中国人尊崇的价值理念。
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给了文艺创作丰厚的沃土,经济与科技的发展提供了更先进的技术手段,人们对传统文化传承发扬的认同与期望则是强大的精神动力。在这样一个好时代,一定会有更多更精彩的影视作品,从历史走来,见证当下,畅想未来,成为文化长河中闪烁的点点繁星。(聂新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