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民俗文化 “风雅”昌江文化兴

Admin 2019-09-18

  传承民俗文化,发掘玉石文化,推动文化与生态融合,繁荣文化市场

  “风雅”昌江文化兴

  ■ 海南日报记者 刘笑非 通讯员 李德乾

  9月12日,在武汉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的第二十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手工艺术精品博览会上,一场名为“玉满天下——昌江玉精品全国巡展武汉专场”的展览,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玉石收藏爱好者以及诸多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的目光。

  这已不是昌江玉第一次出岛亮相,近年来,随着“藏石热”的日渐升温,昌江黎族自治县依托丰富的玉石资源,通过注册昌江玉品牌、建立起玉石文化馆、邀玉雕大师驻点培养人才、制定详细的昌江玉中长期发展规划等举措,不仅稳步推进玉石产业发展,也让玉石文化落地生根。

  这也不是昌江第一次立足本地特色文化,进而助力繁荣文化市场。政府投资建设黎陶文化传习所、成立黎锦专业合作社、举办村话民歌传承人培训班、将书画社开设到村一级、在职校内开设玉石雕刻专业、开展生态文化活动……近年来,昌江在文化发展上的努力,已涉及到了方方面面,而不断繁荣的文化产业,也已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动力。

  坐拥千年历史的昌江,正用深厚的文化底蕴,谱写着属于自己的“风雅诗篇”。

传承民俗文化 “风雅”昌江文化兴

  昌江玉雕刻作品。 海南日报记者 苏晓杰 通讯员 钟玉莹 摄

  A

  文化氛围日益浓厚

  发展基础愈加牢固

  坐落在石碌镇中心的县文化广场,是备受本地市民们喜爱的休闲好去处,而其中的昌江宣传文化中心,则是如今昌江散发文化艺术影响力的核心。

  2014年以来,位于文化中心一楼展厅的书画摄影展览便从未间断过。“每隔半个月,最长也不超过一个月,文化中心就会开启新展。”昌化江书画院院长符江陆自豪地说,自从首展至今,除了大力扶持昌江及海南本地的艺术力量外,岛外的艺术家想到昌江参展,得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的作品,才能排得上。

  作为人口较少的黎族自治县,昌江文化生态的繁荣、文化艺术活动的丰富、展览展出水准的高度,都得到了省内业界人士的肯定和认可。“别看昌江一直以来以工业闻名,文化土壤同样肥沃。”昌江黎族自治县文联主席庞大海介绍,仅就连续出刊34年的《昌江文艺》而言,在省内便算得上是独树一帜。也正是因为这本看似名不见经传的刊物的存在,让昌江众多的文艺工作者找到坚持创作的阵地,他们在民间形成了一股不可忽视的文化力量,让昌江的文化土壤愈加肥沃。

  不仅是在城市,在昌江的农村,文化氛围同样浓厚。就在上个月,乌烈镇白石村的白石书画社正式揭牌成立,标志着昌化江书画院的文化服务延伸到了村一级。近年来,昌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群众文化建设工作,不仅打造了条件优越的文化基础设施,也为培养艺术人才搭建了一个学习、交流和展示的平台。

  白石村是个不足2000人的黎族山村,但学书之风经过一代代村民发扬,近年来愈加浓厚。如今,白石村里已有4名省级书画家协会会员、9名县级书法协会会员及近百名书法爱好者,上至耄耋老人、下至五六岁的孩童都已养成了摹书习古的风气,并逐渐形成了良好的村风民风。

  其实,自昌化江书画院于2015年4月成立培训班以来,已面向昌江地区免费招收14期、2000余名学员,同时在各乡镇开设有分院,让整个昌江学习书画的氛围越来越浓。而今,昌化江书画院将文艺服务延伸到村,不仅丰富了村民们的文化生活,也让昌江的文化发展基础越来越牢固。

传承民俗文化 “风雅”昌江文化兴

  昌江民族中学学生学习编织黎锦。 海南日报记者 苏晓杰 通讯员 王宗志摄

  B

  打造新兴文化产业

  文化载体愈加丰富

  用写实的方式、夸张的风格,把握木棉花的生长特点雕刻而成的《宝岛之春》,结合玉石纹理脉络、暗含枯树逢春之意的《生命之源》,雕刻出云豹飞跃形象、融合进霸王岭风光的《昌江颂》……在第二十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手工艺术精品博览会上,题材丰富、工艺精美的昌江玉雕刻作品一经亮相,便收获了诸多赞美。

  而在昌江玉的背后,是昌江立足自然、文化资源构筑起的新兴文化产业。

传承民俗文化 “风雅”昌江文化兴

  近年来,昌江发挥自然、文化资源优势,推进文旅融合,吸引了大批绘画爱好者到昌江采风创作。 海南日报记者 苏晓杰 通讯员 杨耀科 摄

  近年来,依托当地丰富的玉石资源,昌江县委、县政府大力实施“琢玉兴县、以玉富民”战略,将打造昌江玉品牌作为带动昌江玉石文化产业成型成势的试金石。

  按照2016年出台的《海南昌江珠宝玉石产业发展规划》(2016-2030),昌江正努力把珠宝玉石、文化和旅游融为一体发展。“总体目标,是建设具有国际地位的海南省特色珠宝玉石产业基地和‘南国玉都’,并形成特色珠宝玉石产业集聚地和珠宝玉石文化特色旅游目的地。”昌江县委书记黄金城说。

  同样是在2016年,昌江县政府还在昌江职教中心专门开设了珠宝玉石加工与营销专业,由政府出资,邀请工艺美术大师站台,计划5年内为昌江培养200名玉雕专业人才。

  而为昌江文化发展提供崭新载体的,除了昌江玉,还有那片神秘的热带雨林。绵延的霸王岭群山,不仅仅是物种的宝库,同样是一座文化的富矿。在生态环境越来越受到重视的当下,从文化的角度重新去了解雨林、发现雨林,是昌江的幸事,更是昌江的机遇。

  事实上,自2012年举办“昌化江畔木棉红”活动以来,昌江便探索结合优势生态和自然资源,走上了以文化促旅游的道路。在昌江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何顺劲看来,霸王岭的热带雨林让昌江拥有了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而通过举办“冬登霸王岭”系列体育赛事、“雨林画卷”画展这样的活动,既能够让市民更加了解这片就在身边的神奇土地,也能不断积累其文化优势,既能让人认识到生态昌江,也能让人了解到文化昌江,并让这片雨林能够为昌江代言。

传承民俗文化 “风雅”昌江文化兴

  在昌江保突村黎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基地,村民正在制作黎陶。海南日报记者 陈元才 摄

  C

  传承发扬民俗文化

  昌江文化常美常新

  秋季学期开始,在昌江民族中学的课堂里,学校外聘的10名黎锦传承人又站上了讲台,为教室里年轻的黎族少年们教授起织锦这项黎族传统技艺。

  如今的昌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对这些民族传统技艺产生兴趣。“看到小朋友都学得这么认真,作为老师也很有成就感。”课堂上,黎锦技艺讲师符永英耐心地讲解织锦的每一个步骤,同时还手把手地教着孩子们操作手势,努力把这项传统技艺在下一代中传承下去。

  不仅是在课堂上,每逢暑假,昌江都会为孩子们精心安排黎锦编织、黎陶制作、书法等丰富多彩又深具民族特色的活动,让民俗文化在潜移默化间传承。

  而在昌江红田学校,剪纸艺术家周烨每周两次授课,用最通俗易懂的方式,将最基础的剪纸技艺教给同学们。“当年选择剪纸,是受到了村子里剪纸艺术氛围的感染,如今为孩子们创造出条件,也希望他们之中有人能继续发扬黎族的传统文化。”周烨说,引导学生了解本土民俗文化,与其说是传承技艺,更像是传递精神,让民俗文化在孩子们心中扎下根。

传承民俗文化 “风雅”昌江文化兴

  霸王岭雨林。 海南日报记者 苏晓杰 摄

  “开设‘博物馆’这门课,为的就是讲述昌江及海南的文史故事。”昌江思源实验学校校长姜波说,除专门在三年级开设“博物馆”这门校本课程外,2015年以来,黎锦、琼剧等3门教育部门认定的优秀文化艺术课程也陆续走进校园,同时相继开设的黎语、黎歌、黎锦等校本课程也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划分为必修、选修课程,既让学生增长了知识、培养了兴趣,又增强了他们的民族文化自信。

  近年来,昌江还在重点推进“黎族原始制陶技艺”这一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传承和发扬制陶技艺。昌江专门投资兴建了保突村制陶传习所,为当地村民发展传统制陶业提供良好的场所和平台,在传习传统制陶工艺、探索制陶产业化发展的同时,带动村民创收。

  在传承黎族传统制陶技艺的基础上再进行创新,如今保突村制作的陶器不仅融入了黎族纹饰以及现代元素,还能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生产,除制作部分生活、生产器具外,其制作的艺术化摆件也成为了昌江的旅游商品之一。

  如今,昌江的文化市场日益繁荣,推陈出新的文化产品,也带着昌江的标签逐步走向省外乃至国外。而一个文化繁荣的昌江,正在转型发展的道路上书写自己的新篇章。

  (海南日报石碌9月15日电)

上一篇:根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新高校文化
下一篇:来铁西逛文化艺术节 非遗美食演出全都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