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美育挖掘天府文化内涵 首编全国地方戏曲辅助教材

Admin 2019-09-08

成都美育挖掘天府文化内涵 首编全国地方戏曲辅助教材

“牵起布帷帷,搬上小板凳,摇起花彩扇,铿锵的锣鼓声中,巴掌大的坝坝里也能演绎别样洞天……”今年暑假,成都市青少年宫舞蹈团的孩子们以一支原创舞蹈《坝坝戏》获得了有少儿舞蹈“奥斯卡”之称的“小荷之星”(金奖)。

这段阳光、自信、大方的表演,是近年来成都加强和改进美育工作的一个小小缩影。自《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印发后,成都美育工作加速推进,尤其是艺术教育,经过多年沉淀,成绩斐然,现已形成“全国有名、西部领头”的成效格局。

不仅如此,记者在5日举行的全市中小学美育新闻通气会上获得消息,全市22个区县的艺术素质测评工作今年将覆盖40%,到2021年全覆盖。与此同时,全国唯一的地方戏曲辅助教材《川腔蜀韵》,目前已基本定稿进入审稿阶段。

“过去人们常说,学校的美育工作就是吹拉弹唱,学学绘画、音乐、舞蹈,这其实只是技能层面,从深层次看,还有更重要的综合育人功能。”在许多校长看来,学校美育工作需要人们重新认识、审视、思考,如今美育需要共育师生赏美能力,共建城市尚美氛围。

记者了解到,目前,成都现有13所教育部命名的“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占全省总比例22%,“省级艺术教育特色学校”75所,占全省总比例29%,“市级艺术教育特色学校”276所、“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学校”20所、“市级川剧特色学校”28所、“成都市中小学生银杏艺术团”42个,各类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共412所。

记者获悉,近年来成都艺术学科教师结构更加优化,目前,全市中小学共配备音乐教师5934人、美术教师5940人,占全市中小学教师的8.2%,培育省市特级艺术教师28名(较五年前增加23名)、艺术名师工作室4个,实行传帮带制度,培养艺术教育年轻力量。

“曲不离口,拳不离手。”艺术培养不仅要教会,还要勤练、常赛。尽管已有了大幅增加,但现阶段学校专职艺术教师数量还难以满足全部需求。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为此,成都在师资的内外挖潜上下了不少功夫。

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透露,接下来还将主动会同组织、人社、编办等部门,深入研究美育教师招聘办法,积极争取变“先参与公招、再考专业技能”为“先考专业技能,再参与公招文考”,不断扩大美育教师到高校直接招聘范围,将具有教师资格证的川内重点艺术院校应届毕业学生纳入美育师资招聘对象,建立一个完备的人才保障机制,配强一支美育教师队伍。

“《川腔蜀韵》教材是目前全国唯一的地方戏曲辅助教材,将辐射近5万多师生。”市教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道,该教材由成都市教科院牵头开发,编写组成员由省、市、区各级音乐教研员、高校教师和省内中小学一线音乐特级教师共20人组成,教材整体框架内容的安排顺序为“民歌、器乐、川剧与四川曲艺、音乐与舞蹈”四大学习资源板块,在内容的选材上以成都为基点,联动四川、辐射西南(包括以重庆市为中心的原川东地区),历经一年的思考、组稿、撰写和修改,目前已基本定稿进入审稿阶段。

坐拥两千多年的历史底蕴的天府之国,成都美育把挖掘天府文化纳入课程改革,不仅编写专门的川剧教材,还将川剧纳入课程中。全市100多所中小学参研的“川剧、四川曲艺融入学校艺术教育的策略体系”等3项课题获国务院教学成果二等奖,四川省教育科研一等奖,还被中国著名音乐教育家、音乐理论家王安国教授评价为“全国首创”。

除此之外,成都还组织开发了各种地方课程,编写了《成都历史故事》等众多少儿读物,促进艺术课程的多元性和有效性。

上一篇:南京西路商用地块2.9亿元成交兼顾总部经济+历史风貌值得期待
下一篇:王乙康:给予会馆成员孩子小一报名优先 铭记政府辅助学校历史根源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