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评:让中国制造业强起来
291 2019-09-22
在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文化自信应该也必然会成为全体中国人民所普遍拥有的心理状态和坚定信念。在这一伟大进程中,大学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应责无旁贷地担负提升文化自信的历史使命。
与此同时,高校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在育人上“以合力为上,以分散甚至抵制为害”。在发挥思政理论课育人“主渠道”功能之外,也要充分发掘、发挥其它大学课程的育人“责任田”功能,保证它们与思政理论课同向而行,在思想引导、价值传递上形成协同效应,形成立德树人效果的最大化。大学英语是我国高校大多数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在本科教育阶段必修的公共基础课,它在帮助大学生掌握英语这一交流工具、了解西方文化和文明、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定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也应成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题中应有之义”。
一、大学英语教学要以坚定文化自信为价值导向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语言的内涵。语言教育的过程往往伴随着文化传播和价值传递。长期以来,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偏重于实现其工具性目标,如帮助学生掌握词汇、语法、句法、表达方式等,在文化价值目标上有所忽视、弱化,甚至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中华文化失语”等现象,值得我们深思和警惕。
在当前国内国际形势持续深刻变化,不同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社会思潮多元多样多变的复杂形势下,大学英语教学应以坚定大学生的文化自信为价值导向。要充分发掘和运用大学英语课蕴含的文化价值资源,使它既传递语言知识,也更好担负起立德树人使命,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换言之,大学英语课的教学目标不能局限于仅使学生获得英语知识、技能等“语言结果”,还应包括传播和弘扬中华优秀文化、触发大学生的文化自觉、提升大学生的文化自信等“非语言结果”。
另一方面,在“一带一路”建设和“中华文化走出去”大战略下,培养大学生“中外文明沟通互鉴和传播中国文化的能力”日益紧迫。这就要求大学英语课不仅要培养大学生的国际视野,更要培养大学生的家国情怀;既要培养大学生的跨文化沟通能力,也要培养大学生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同和自信。
二、大学英语教学要以中华优秀文化为重要内容
长期以来,我国高校使用的英语教材,在内容上以西方国家的历史、文化、社会生活诸方面为主,其出发点是让大学生接触最“原汁原味”的英语文本,以达到所谓“正宗地道”的语言学习目标。这导致大学英语课堂成为以英美文化为主的西方文化传播的主场域,而中华优秀文化则出现一定程度的“失语”现象。为此,应改变大学英语教材及教学以西方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现状,适当引入有关中华优秀文化的文本内容,以克服“外国题材课文过多不利于学生对中华民族的文化认同”这一弊端。
大学英语课要教育引导学生正确认识、对待西方文化及中西方文化比较。中华文化在人类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和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无可辩驳地表明,相比以英语国家为代表的西方文化,中华优秀文化更具有其独特的精髓与魅力。因而,大学英语教学所承载的跨文化交流,不应是单向的“文化引入”,也应有“文化输出”,以实现实质上的“双向交流”。大学英语教学应在使学生了解西方文化的同时,提升对中华优秀文化的认同,坚定对中华优秀文化的信念。
三、大学英语教师要提升中华文化修养和文化自觉
教师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发挥着主导作用,英语教师的思想观念、言谈举止,都会对大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英语教师作为高等教育中的一个特殊群体,其身心往往兼具中西方文化的烙印。相较于其它专业教师,大学英语教师受西方文化影响往往更大。少数教师在教学中不加辨析地传播、宣扬西方文化,这对培养和坚定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自信心是极为不利的。
大学英语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努力成为先进文化的传播者,更好担负起坚定学生文化自信的责任。大学英语教师,要不断提升自身中华优秀文化修养,保持强烈的文化自觉,树立坚定的文化自信。大学英语教师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树立“全人教育”理念,努力克服以西方文化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自觉把提升学生文化自信贯穿教学全过程。当然,坚定文化自信绝不等同于在文化上的盲目自大,绝不是对西方文化中的优秀成果不加分析地加以排斥。归根结底,大学英语教师要在对中西方文化进行客观理性的比较基础上,帮助大学生在内心深处构建起对中华优秀文化的坚定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