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山镇仰峰省级历史文化村落预计明年中期正式完工
486 2019-03-29
二、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的制度
党的十九大报告和新修改的党章中,都在文化建设这一部分提出了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任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体现,它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内在的先进性、广泛的包容性,发挥了在文化建设中的主导和引领作用。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文化建设制度,重点有五个方面。
第一,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理想信念的确立和巩固是一个长期的、历史的、持续深化的过程。必须坚持长远规划和阶段性安排相结合、面向党员与面向社会相结合、深化教育内容与拓展教育形式相结合,做到常态化、制度化推进理想信念教育。要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要完善青少年理想信念教育齐抓共管机制,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第二,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律政策体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靠教育引导,也要靠制度规范、政策保障。要坚持德治与法治相结合,完善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法律政策体系,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融入法治建设和社会治理,以法治和政策的力量,在全社会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和道德导向。
第三,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新时代的条件和实践,增强中华文化的生命力和影响力。
第四,健全志愿服务体系。要坚持走中国特色志愿服务之路,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着力健全志愿服务工作体制机制,调动各种资源和力量,创新志愿服务内容和方式,推动志愿服务制度化、社会化、专业化。
第五,完善诚信建设长效机制。要健全覆盖全社会的征信体系,推动各领域全面建立信用信息记录,进一步健全信用信息管理制度,完善守信联合激励和失信联合惩戒机制,加强失信惩戒,营造有利于诚信建设的法制环境和政策条件。
三、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
按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的部署,健全人民文化权益保障制度主要把握好两个方面的要求。
一方面,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要完善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导激励机制,推动广大文化文艺工作者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作品创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人民作为作品讴歌、表现的主体,把人民作为作品的最高评判者,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文化创造,推出更多的文化精品。
另一方面,要完善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要加大设施建设力度,着力增强服务效能,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要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重心下移、共建共享,把“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结合起来,把“输血”和“造血”结合起来,推动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促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推动基层文化惠民工程扩大覆盖面、增强实效性,支持开展文化活动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推动公共文化服务社会化。
四、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
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制度安排,关系到党领导全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大局。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在政治上、全局上、战略上深刻揭示了做好新闻舆论工作的重大意义,是我们理解和把握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根本所在。
长期以来,我们党不断健全工作体制机制,立体协同的舆论引导格局基本形成,舆论引导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但是,当前社会舆论生态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分众化、差异化、多样化发展趋势明显,对舆论引导工作机制的要求更加突出。需要从三个方面把握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的要求。
一是坚持和落实党管媒体原则的必然要求。党性原则是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根本原则。坚持党性原则,最根本的是坚持党对新闻舆论工作的领导。只有完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才能确保在导向上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有机统一,真正把党管媒体原则落到实处。
二是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必然要求。现在,社会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日益多样,社会舆论场日益复杂,对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要求更加迫切。只有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才能更好地把宣传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在多元中谋主导、在多样中谋共识。
三是适应媒体领域深刻变革的必然要求。随着互联网等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新应用新业态大量涌现,在更广的范围推动着思想、文化、信息的传播和共享,各种声音交织、各种情绪交叉感染、对主流媒体的主导地位形成冲击。只有完善坚持正确导向的舆论引导工作机制,才能不断提高主流媒体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更加有效地掌握新闻舆论工作的主动权和主导权。
五、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
文化产品具有双重性质,既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也有通过市场交换、获取经济利益、实现再生产的商品属性。正是文化产品的双重属性,决定了在文化创作生产中必须正确把握处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关系,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当两种效益发生矛盾时,经济效益就要服从社会效益,市场价值就要服从社会价值。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建立健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体现了我们党在市场经济和对外开放环境下,为了更好地推进文化建设的制度建设,对于文化创作生产规律的认识和把握更加科学和深刻。
近些年,文艺创作生产中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克服和解决这些不良现象,既要靠教育引导,也要靠制度保障。这就需要按照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的要求,通过建立健全文化创作生产体制机制,努力做到两个效益的统一,在造福社会和人民中实现文化文艺创作生产质量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