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猗县科协召开庆祝“全国科技工作者日”暨第二次科技
1545 2018-06-03
由科技日报社主办,部分两院院士、中央主流媒体负责人和资深科技记者共同评选出的奥科杯科技日报2015国内十大科技新闻日前在京揭晓。让我们一起窥探入榜的国内十大科技新闻,回顾过去一年的科技大事。
1.防护等级最高的传染病实验室建成
中国科学院武汉国家生物安全实验室2015年1月31日竣工,至此我国终于有了国际先进的P4实验室,可以研究类似埃博拉病毒一样具有烈性传染的病原体。
2.中科大首次成功实现“单光子多自由度量子隐形传态”
2015年2月26日,《自然》杂志发表了潘建伟、陆朝阳等人的《单个光子的多个自由度的量子隐形传态》论文,让眼尖的科幻取向读者们大为赞叹,因为其研究完成的就是某种意义上的“瞬间移动”。
3.新政策力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和科技体制改革
2015年在国家层面多项政策并举,,力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当前,全社会的创业创新热情不断高涨,创业创新氛围日益浓厚。
4.发现外尔费米子
2015年7月,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发布消息,他们发现了具有“手性”的电子态——外尔费米子。1929年,德国科学家外尔推测,无“质量”(线性色散)的电子,可以分为左旋和右旋两种不同“手性”,我国科学家证实了这个近百年前的预言。
5.中国学者论文遭国际期刊大量撤回
对于国内某些学者,2015年似乎是多事之秋,他们发表在一些国际期刊的文章被撤下了。国际期刊撤回论文系列事件,给一些心存侥幸的投机者以警醒。
6.获得高分辨率的剪接体三维结构图
2015年8月,《科学》杂志发表了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施一公研究组的两篇论文,他们用冷冻电镜获得了分辨率高达3.6埃米的剪接体三维结构,并在此基础上阐述了剪接体是如何剪接的。这论文被学界认为破解了结构生物学最大难题之一。
7.中国锶光钟1.38亿年不差一秒
2015年7月,中国科学家顺利完成了锶光钟的第一次系统频移评定和绝对频率测量工作,准确度相当于1.38亿年不差一秒。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研制的锶87原子光晶格钟数据首次被国际频率标准工作组采纳,为我国未来在重新定义秒的国际问题上争得了话语权。
8.中国女科学家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2015年10月5日,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宣布屠呦呦荣获2015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作为第一位获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84岁的中国女药学家屠呦呦长期从事中药和中西药结合研究。
9.中国自研大型客机C919首架下线
2015年11月2日,我国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首架机正式下线。作为中国首款按照最新国际适航标准研制的干线民用飞机,C919正式下线标志着C919大型客机项目工程发展阶段研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下一步首飞奠定了坚实基础。
10.暗物质卫星“悟空”上天
搭载着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的长征二号丁运载火箭,2015年12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升空,顺利入轨。24日,卫星成功获取首批科学数据,并下传至中科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空间科学任务大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