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记忆与社会重构
15258 2016-04-21
老北京四合院,世界闻名。朴素的青砖灰瓦,幽静的四方庭院,为北京这座古老的城市平添了一份优雅。
为了让四合院长存于历史记忆中,北京市地方志编纂委员会办公室历时5年编纂的《北京四合院志》,近日由北京出版集团出版。该书系统梳理了北京四合院的缘起形制、文化理念,记载了北京四合院的保护利用和嬗变,其中记述的形制保存较为完整的923座院落,反映了北京特有的民居民俗文化。一桩桩如烟往事,一个个传奇人物,为青砖灰瓦的四合院增添了鲜活色彩。
923座院落:
寄托老北京人的无尽乡愁
北京到底有多少四合院?没有人说得清。
根据清乾隆时期绘制的《乾隆京城全图》看,当时共有大小四合院26000多座。斗转星移,到了20世纪80年代,据北京市古代建筑研究所统计,北京城约有6000多处四合院,其中保存较完整的有3000多处。现编纂出版的《北京四合院志》,共收入保存较为完好的四合院923座。
作为有800多年历史的古都,北京历史文化的构成有两个方面:帝王文化和市井文化。帝王文化的载体是故宫和众多坛、庙、陵、园、府,而市井文化的载体就是胡同、四合院。可以说,北京的胡同、四合院和故宫具有同等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
四合院肇始于元代,发展成熟于明清两代,清中期渐臻完善、步入巅峰。元朝定都北京后,开创了北京城市建设的新纪元。作为当时举世闻名的大都市,元大都的建设包含有大规模的民居,胡同和居住的院落成为元大都的基本内涵。元人有诗云:“云开闾阖三千丈,雾暗楼台百万家。”这“百万家”便是北京四合院。清末、民国时期和新中国成立后,伴随巨大的社会变革,特别是当代城市现代化建设,四合院的物质形态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向文化遗产转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