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红灯泡糖”应立即下架
3631 2017-12-29
7月6日上午,杭州滨江城市之星小区一场消防疏散演习开始了。在100多米高的超高层楼宇中,周娜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冒着“滚滚浓烟”,从8楼的逃生通道一口气跑到1楼。搬进新房两年多,这是周娜头一次关注逃生通道。
伦敦高楼火灾和杭州蓝色钱江小区放火案发生后,高层建筑消防安全再次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7月7日,国务院召开全国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综合治理电视电话会议,对相关工作进行专门部署。
我省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又该如何应对?记者近期进行了深入调查。
缺位的“守护神”
消防栓内没有水带。
7月8日上午10时许,在萧山区知稼苑小区的消防控制室里,当看到屏幕上显示着“2055年55月”的信息时,记者差点以为自己“穿越”了。随后,记者了解到,不仅是小区消防系统“大脑”的消防主机出了问题,而且小区1号楼顶楼的消防栓不能出水,部分灭火器已经过期……
高达95.1米的知稼苑小区1号楼,是我省现有2.89万幢高层建筑之一。据有关部门统计,我省有100米以上的超高层建筑266幢,而全省第一高楼——温州世贸中心大厦高达333米。
国务院安委会消防咨询专家、省政府应急管理专家组成员孙伯春告诉记者,当前建筑“越长越高”,结构越来越复杂,起火后消防外部营救的难度也越来越大。
在杭州,有一辆全亚洲最高的登高消防车,云梯最高可达101米。即便如此,由于作业限制条件多,也难以完全保障外部救援的需要。
“对付高层建筑火灾,主要还是靠建筑自身完善的消防设施,登高车只是辅助。”孙伯春说,从某种程度说,消防设施就是高层建筑的“守护神”。
但记者调查发现,目前我省有近一半的高层建筑是2000年左右或更早投入使用的,其消防设施使用已接近或超过20年,进入老化期,而且大多维护不到位。
在知稼苑小区,当记者问到“消防设施怎么没人管”时,物业负责人无奈地说:“我们接手小区时就这样,想修但没钱。”
在孙伯春看来,知稼苑小区暴露出的问题具有普遍性。据他分析,虽然《浙江省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规定》明确,消防设施的检测、维修、更新、改造等费用可以使用物业专项维修资金,可没有设定资金使用“绿色通道”,程序较为复杂。“整个流程走下来,往往需要3至6个月,导致部分老旧建筑的消防设施不能及时更新换代。”孙伯春认为,这个问题应当在立法中加以完善,力争程序更便捷。
构筑“第一防线”
7月8日中午,记者走进杭州时代广场小区的消防控制室,和一名值班员聊了起来。
记者很快发现,小区本应设为自动状态的泵房,却处在手动状态。在自动状态下,一旦发生火情,消防系统会自动启动灭火,消防控制室也能迅速远程操作消防系统进行灭火。“我来这里上班不到半个月,对情况不熟悉。”值班员解释。
对此,中国消防协会火灾原因调查专业委员会委员王建军告诉记者:“在操作不熟练的前提下,如果设成手动状态,可能让几百万元身价的消防设施形同虚设。”他认为,这很大程度是由于小区消防管理人员“对消防设施不了解”,误认为设成手动状态能防止“误操作”损坏设施。
王建军曾参与1500余起火灾的原因调查。在他看来,这个案例充分说明,即便消防设施完好,也可能存在风险,“高层建筑消防安全管理,最关键的还是人”。
记者走访发现,高层建筑消控室工作人员存在“流动性大,操作技能水平低”等问题,与消防管理岗位责任不匹配。
“实际上,人也是消防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王建军认为,一旦起火,高层建筑的物业人员等消防安全管理人员就是“第一道防线”。
“如果只是突击式培训,很难解决这个问题。”他建议,通过规范化的职业教育专门培养这类人才。
记者了解到,目前在湖州,一种被称为“智慧消防站”的新模式正在试点。“我们把某个区域内一些单位的消防设施联网,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的方式实时监测,聘用专业消防管理人员24小时值班。”一家第三方机构负责人项丽萍告诉记者,这种模式不仅能提高消防安全管理水平,还能为联网单位节省人力成本。
除操作水平达不到要求,一些单位的消防管理人员责任心缺失、日常管理不规范,也增加了火险隐患。2010年11月,上海静安区高层住宅火灾,就是由于两名电焊工违规实施作业而酿成了悲剧。
管理不规范,还表现在消防功能布局不符合规定。记者了解到,在我省的一些高层建筑中,不少业主和物业公司为了方便出入,将常闭式防火门处于常开状态,一旦发生火灾,封闭楼梯间的“救命通道”反而会成为烟囱效应的“致使通道”。还有的高层建筑在外窗设置广告牌,堵塞排烟窗,烟气无法及时排出,影响人员逃生和灭火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