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光系:苏格兰的教育史能告诉我们什么?

Admin 2017-04-01

我其实躲过了一劫。本来,按正常的计划,我准备在2点左右离开家去唐人街。如果按这个计划,等我到了特拉法加广场下车时,应该刚好是附近的议会大厦(大笨钟所在的建筑)发生袭击的时间。

我改变了一下计划,提前去了。13时左右,已经回到了家里。

整个下午和晚上,我也在看BBC的电视直播。那血醒的画面,那些袭击时正在拍照的孩子们,那个从桥上跳下去的人,都让我心里很难接受。

3月13日,英国议会上、下两院都通过了脱欧法案。之后,英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御准,法案即成正式法律。首相特蕾莎·梅在女王御准当天就宣布启动《里斯本条约》第50条,为期24个月的脱离欧盟程序开始。

英国苏格兰地方政府首席部长斯特金(NicolaSturgeon)星期一(3月13日)发表谈话说,她计划推动在2018年秋天到2019年春天之间举行有关苏格兰独立的第二次全民公投。之后,英国首相特蕾莎·梅拒绝了苏格兰地方政府举行第二次独立公投的要求,因为她认为在英国脱欧谈判过程中再次举行公投“不是时候”。她说:"我认为我们应该努力为苏格兰和整个英国取得合适的协议,确立我们与欧洲联盟的未来伙伴关系。如果要求苏格兰人民在信息不全的情况下做出这样一个关键的决定,那对他们是不公平的。”

2014年,苏格兰以55%比45%的公投结果否定了独立。然后在英国是否脱欧的公投中,苏格兰以62%的比例选择留欧。

我已经居住了六年的英国,竟变得越来越不太平。谁也不知道这个国家会走到哪里去。它的未来充满太多的不确定性。而作为大不列颠四个地区之一的苏格兰,更是摇摆不定。

我急切地想知道更多跟英国的历史和知识。这一次,我把目光盯在了苏格兰,我选择的对象是它的教育历史。

1

苏格兰曾被公认为有着全世界最好的和最公平的教育体系。

一本大约写于16世纪40年代的书中已经记载:每几所教会,就会有一个学校。那里都会选择最好的老师和校长。一些稍稍有点名气的城镇,也纷纷建起了学院,传授艺术、逻辑乃至修辞学的相关知识。书中还描述,那个时候授课的方式,主要是朗读,颇有点儿像当下中国小学生跟老师一起学语文的样子。

书中还记载,全苏格兰大约有900个教会,专门建有不同的学校。教会里都安排了最好的老师和校长。而每一个普通信教人家的孩子,只要申请,就可以入学。

也正因如此,BBC称,从那时起,苏格兰就建成了全世界首个国家教育体系。在以后的发展中,这个教育体系有了几个不了起的突破:一个工薪阶层家庭能把孩子送进学校进而获得文凭;19世纪初,每个学校都有极好的老师;女性也能够上学;每个在校的学生,均能得到平等的教育;有了大学。同样来自BBC的最新消息说,英国第一个女教授,就是出现在苏格兰。

无疑,苏格兰的教育在整个英国排在第一。一段时间,即使是全欧洲,在很多方面也没有国家能与之相比。

然而,有着极好传统文化的苏格兰教育,突然出现坍塌。

2

安光系:苏格兰的教育史能告诉我们什么?

让苏格兰教育出现坍塌的,是工业革命。

起始于1760年代,一直持续到1830年代至1840年代的这场革命,曾让英国走向强盛。在这个时期,人类生产逐渐转向新的制造过程:机器开始取代人力、兽力,大规模的工厂生产取代个体工场手工生产。

大规模生产当然需要人力。一些穷人家的孩子,不再愿意走进学校读书,而是成为了工厂生产线上的廉价工人。那样的时代,似乎都在以各种方式劝说家长和孩子们:读书无用,唯有挣钱,才是正道。而进工厂,则是挣钱的唯一渠道。

经济利益的驱使下,整个社会似乎都在以各种手段,努力劝说孩子们,放弃学校,走进工厂,成为生产线上的工人。

就像今天的中国,世界工厂和中国制造的标签让中国经济富裕起来,但却让农民工及留守在家乡的孩子们付出了极大的代价。而英国工业革命同样带来了致命的伤害:整个国家的文盲越来越多。对苏格兰而言,当年曾让整个民族自豪的教育体系,竟变得如此不堪一击。在学校读书的孩子数量越来越少,“读书无用”成了人们脑子里认定的一个事实。

苏格兰人终于坐不住了。1872年,政府出台了一个规定:5-13岁的孩子们,必须要进入公立学校,接受现代化教育。

这一规定所带来的变化,就是小学学校大规模地出现。不仅仅是正在日益扩大的城市,还包括一些小乡镇在内的偏僻地区,一栋栋学校建筑被建了起来。大多数建筑,直至今天仍在被使用。在哥拉斯哥贫民窟,刚刚建起来的一所叫TureenStreet学校甚至向附近工厂的工人们提出了响亮的口号:把孩子送过来,我们提供住宿,我们负责教育他们!

很快,1200个孩子涌进了这所学校。1884年和1902年,学校不停地进行扩建,以满足不断增加的学生人数。之后,当地政府又不得不在附近100米远的地方,再建一所几乎一样的学校,才能满足当时的学生需求。

学校对孩子们教育的重要内容,除了文化课,就是一些最基本的规矩遵守。比如,训练孩子们听话、守时、遵守秩序,以便能让他们长大后能成为生产线上一个合格的产业工人。老师们还会统一安排孩子们理发、洗头,让他们解决好个人卫生问题。因为,多数产业工人的家庭,都挤在贫民区,好几家人共用一个室外厕所。很多时候,一个家庭里有好几个孩子,但只有两张床。孩子们的个人卫生,自然无法顾及。

很快,学校里又发现了新的问题。

3

中学教师,后来成为工党议员的James Maxton在一所学校调查时发现:60个孩子中,差不多有一半发育不良。

1905年至1908年,苏格兰政府开始考虑,整个国家的孩子们应该享有什么样的福利,才能让他们健康成长。政府接着就推出了一项计划:免费牛奶。牛奶不仅有营养,还可以补充孩子们在成长过程中所需的许多元素。1945年,苏格兰的教育部门和健康部门,又正式推出了免费午餐计划。

从此,苏格兰的学校里又增加了两道风景:12点下课铃声响起,孩子们站起来走出教室,开始享受学校提供的免费午餐;而免费牛奶则是由工作人员送至教室,孩子们轮流起身,从地上的箱子里取出来一瓶喝掉。

很多年后,仍然有人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自己当年之所以比父亲身高高出一个头,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学校里提供了免费的牛奶。

苏格兰的教育又一次走在了许多国家和地区的前面。

4

那个时候,多达60个的孩子挤在一个教室里。

老师会要求学生把课桌摆放整齐,并来回在教室里走动,盯着学生们的一举一动。课堂上,一切都是以老师为中心,不能举手提问,更不能交头结耳,要绝对保持教室安静。与今天的中国教育有些类似:一些成绩好的孩子们,会被老师安排坐在前面,紧挨着老师的讲台。当时,苏格兰的教育与欧洲其他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教育不同的是,它所做的一切,都是用来维护老师的权威。

那个时候,老师的收入总是远远高于其它行业的收入,当老师也因此成了很体面的事情。许多老师即使在周末,也会守在学校里,很多人的精力,完全花在在孩子们身上的。

60个孩子,老师如何维护课堂的秩序?

每一个老师都有一个共同的法宝:皮鞭。专门生产皮鞭的商家会把皮鞭两边尖锐的地方打磨光滑,免得把学生打出血。不听话的学生,会被老师叫上讲台,伸出双手,交叉起来,等待着皮鞭落下来。

正因为如此,教师的皮鞭生意催生了一个小行业。一些小的作坊专门靠给学校生产这种皮鞭为生。苏格兰这种惩戒学生的方式,最早来自于社区或教会对犯错误人们的惩罚方式。也正因如此,这种体罚学生的方式在苏格兰有着广泛的认同基础,家长们多数也支持学校这么做。

不听话,打。

成绩差,还要打。

甚至连作业里“加拿大(Canada)”第一个字母没有大写,也要打;学生想上厕所没提前跟教室里的老师打招呼,还要打。

正因为如此,苏格兰的教育也因苛刻而闻名于世。

5

在这样的教育方式风行的时候,一个女人出现了,她要挑战一下这个规矩。

这个名叫Grace Campbell的女人,在她把两个孩子送至学校后,开始询问学校的工作人员:他们是否可以确保她的两个孩子不会受到鞭打的处罚?她最终等到了否定的回答。

她决定改变这个不合理的规定。

之后,她把苏格兰的教育部门告上了法庭。她认为鞭打制度,违背了英国政府部门及欧洲人权法庭的规定。1982年,她赢了这场官司。随后,这条规定被全部废除。

很多家长对Grace Campbell的举动极其愤怒,他们坚信和中国人一样的『不打不成材』的理念,赞同老师对孩子进行适度的体罚。所以,在街头,Grace Campbell被很多人骂,也被很多人吐口水。甚至有人朝她家的窗户上扔砖头。

从此,苏格兰的孩子们躲过一劫。而现在,当孩子们再见到当年让学生胆战心惊的鞭子时,已不知道它为何物。

苏格兰教育呈现的变化,并不仅仅只是鞭打制度的废除。从1950年代起,受到其他地区教育文化的影响,当政者已经意识到,以前的教育方式,未必适合孩子们的教育。于是,更为复杂的教育体系被引了进来,学校不再是提供单一知识教育的场所,而是已经变成了一个包括音乐等科目在内的综合科目的教育集中地。这里的学校开始出现一些变化,新教育运动开始在这个国家推行:读和写开始变得容易;学校也将孩子变成了教育的中心;学校为每个学生服务而不仅仅为成绩好的孩子服务。无论孩子好坏,都能被一视同仁地对待。

还有一些事情值得提起:大规模的中学在这个地方建起。12-18岁的孩子从小学毕业后,又能接着进行学习。20世纪之前,上中学还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只有富裕人家的孩子才读得起。1930年代,面对穷人家庭的初中和高中两个级别的学校,开始在苏格兰大规模地建立起来。当政者也知道,苏格兰人的未来命运,最终还是掌握在这部分人手里。

6

1980年,刚刚任首相一年的撒切尔夫人签署命令,不再为整个英国7-11岁的孩子提供牛奶。

那时的撒切尔夫人还长着一张年轻的脸,头发卷曲,说话轻声细语,好像还看不出『铁娘子』的杀气。她给出的解释是:“多数家庭已经能够负担得起牛奶的费用了,而当下整个国家更重要的任务,是要给孩子们建更好的学校。”

这似乎是一个不太好的开头。自此之后,苏格兰的教育开始出现转折。

1980年代起,教师们的收入,已经开始低于社会上其他行业的平均收入。教师不再成为人们的首选职业。一些老师,不再像以前那样有事儿没事儿都守在学校,而把它当作一个挣工资的地方。

老师们开始游行、示威,继而开始罢工。这场罢工,断断续续,一共持续了两年时间,直到1986年才结束。

一些更负面的结果开始出现。比如,人们已经开始为自己的孩子择校,不再相信自己周边的学校。

1560年,苏格兰人就确立了要对大众教育的思想。那一年,是嘉靖39年,明朝的第11位皇帝明世宗在位。

此后,教师的权威性确立、以孩子为教育中心、人人平等诸如此类的教育理念,形成了苏格兰这100年来教育的历史。苏格兰人在此后特别是近100年来在教育方面做出的努力,也值得我们学习和思考。

这个曾经的教育强豪,被后来许多国家和地区迎头赶上,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不为自己的教育体系而自豪。

而苏格兰自己拍摄的这部教育纪录片,也是在让他们在寻求反思。这部纪录片里主持人也坦承:他们当下做的,并没有过去好。同时,他们还在探寻,一个地方对孩子的教育影响究竟有多大。

3月22日的恐怖袭击、苏格兰要求再次公投、英国即将启动的脱欧进程,都让包括苏格兰在内的英国,未来都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当然也会影响到这个国家未来的教育,影响到正在读书的孩子们。

希望一切都好,希望这个国家平安。(文/安光系)

转自澎湃新闻

上一篇:台北市长反“去蒋” 民进党批其不懂历史文化
下一篇:荆轲是女的,李白成刺客!小学生玩《王者荣耀》还能学好历史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