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范文十篇 www.fanwen99.cn

Admin 2017-11-28

优秀范文《历史文化街区考察报告》

日期:2017/11/28

范文一:北院门历史文化街区考察报告

直属二分校《地域文化》考察报告 题目:北院门历史文化街区

姓名: 李 晨

级别: 2012年秋

专业: 行政管理

导学员:

北院门历史文化街区

北院门历史文化街区位于西安市老城区的中心地段, 这里曾经是唐长安城皇城和宫城的一部分, 唐末至今一直是城市最繁华的区域; 这里也是西安市第二次城市总体规划所确定的以明清时期历史风貌为主的历史文化街区。这是一个古代文明与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地方。

北院门在鼓楼北侧,唐代属皇城范围,尚书省即位于此地。宋元明清时的京兆府、奉元路总管府、西安府等均设在此街及其周边。北院门得名于清代,北院是陕西巡抚衙门,因位于陕甘总督衙门以北,称为北院,又因直通巡抚衙门的街道,得名为北院门。1900年慈禧太后携光绪帝逃至西安,曾居北院,称“行宫”,当时各省所贡银两物品均在此聚集,银号店铺应运而生,盛极一时。西侧的大学习巷内最早是唐长安城的一个小坊,当时西域的回纥族帮助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郭子仪从甘肃回长安时,带回了200多个回纥将领和随从,他们住在这个小坊附近学习唐朝的法令和汉人的文化,所以这个地方取名为“大学习巷”,并逐渐扩展成为西安的回坊。清光绪二十六年九月初四,为躲避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偕光绪皇帝仓皇逃来西安,先住南院,后移居北院巡抚衙门,北院被称为“行宫”,公文奏章、官员晋见、各省进贡等都在北院办理,于是北院门一带各种银号、店铺等随之应运而生,盛极一时。“回坊”地区除了北院门、大学习巷、西羊市外,还包括大皮院、东羊市、北广济街、桥梓口等一大片区域,老西安把这一带叫做“坊上”,在坊上可以探寻最平民最真实的西安生活。

具有古老历史的北院门南起西大街,北至西华门,全长545米,均宽16米,是闻名遐迩的回民餐饮食品一条街,街道周边分布的大清真寺、鼓楼、钟楼、高家大院、安家大院等古迹景点和传统民居,更是中外游人的好去处。目前沿街两侧经营户主要以经营回民特色餐饮、食品、工艺品、古玩字画等为主。今年3月,莲湖区开始建设北院门回坊文化风情街,主要拆除改造部分门头牌匾,取缔占道经营,拆除乱搭乱建,对沿街建筑立面进行改造,翻修街道公厕,增添市政公用设施等。北院门回坊文化风情街是市委、市政府今年确定的西安历史文化散步道项目5条主题线路之一。如今的北院门回坊文化风情街为北院门、西羊市、化觉巷形成的环形旅游散步道,全长1100米,即为俗称的“回民街”。街区内南有鼓楼,北有牌坊,清真大寺、古宅大院镶嵌于鳞次栉比的店铺食肆之间,集中

体现了明清建筑风貌和回族风情。步入其中,地镶青石、铺悬金匾、老街繁锦、美味飘香,是西安独具古城风貌与现代文明的历史文化旅游街区。这里以回族群众居住为主,唐代伊斯兰教进入西安,修建清真寺,信教群众依寺而居,依寺而商,逐渐形成了以回族文化生活为主,具有独特建筑、环境、文化、社会经济特点的历史街区。

西羊市为东西向街道,位于鼓楼以北,东临北院门,西临北广济街。它是西安城内一条传统的历史古街,现在的街道格局形成于元代,有600多年历史,最早叫羊市,以交易羊和羊肉为主。羊市西连马市,在清初,元代的马市已音变为麻家什字。民国时期因与东大街南侧的东羊市相区别,改称西羊市。西羊市居民以回族穆斯林为主,有着浓郁的伊斯兰文化传统。2007年西羊市经过综合治理,现已成为一条集旅游、休闲、娱乐、饮食为一体的具有伊斯兰文化特色的旅游街道。

北广济街位于西大街中段北侧,南起西大街,北至红埠街西口。广济街在唐代是承天门向南直对朱雀门间的承天门大街,是长安城的南北中轴大街。街北端是唐承天门遗址(今莲湖公园内)。宋代修建渠道引龙首渠水供居民饮用,取渠水“广济万民”之意而得名广济街。有人写趣联曰:“南广济街北广济街广济南北,东木头市西木头市木头东西”。街道中段麻家什字系传统回民小食品市场,元代李好文《奉元城图》称其为马市,后演变为今名。北广济街属回、汉民共居区,有一清真寺坐落于此街,俗称小寺,建筑形制玲珑剔透,殿宇壮丽,为明清风格。

庙后街因位于城隍庙后,得名庙后街,在原唐长安城的右骁卫、左武卫处,街道为东西向,位于西大街以北,东起北广济街,西止洒金桥南口,长592米,宽15米。这条街曾是唐皇城的第三横街,宋、元时西部称铁炉坊,中部称保宁坊,东部广济坊,明宣德年间,这里曾是达官贵人的居住区,后逐渐形成居民街巷,东西两端均为风味小吃市场,北侧为明清西仓(永丰仓),现西仓为居民区和花鸟虫鱼市场,每逢周四和周日人头攒动。庙后街现驻有派出所、莲湖区民政局、市25中学等机构。

化觉巷为东西向街道,东临北院门,西到广济街,是西安著名的古玩一条街。街巷至今保持着西安旧城区的肌理,尺度窄小、曲径通幽,巷道两边店铺林

立,主要经营古玩、工艺品、小商品,经营者大多为当地的回民群众,保持着前店后铺、前商后居的传统。街道南侧是著名的化觉巷大清真寺。此街开拓于明代,清代称花角巷,民国初年改称化觉巷,是西安著名的步行街。

大学习巷、小学习巷位于西大街与庙后街之间,为南北向街道。学习巷在唐代属皇城内礼部衙署驻地,曾住几万胡人,在此学习汉语和礼仪,故得名学习巷。大学习巷在东,小学习巷在西,现大学习巷有一座清真寺,小学习巷有两座清真寺。街道两侧多为小吃铺、小商铺,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值得一提的是,街旁还有多座珍贵的民居隐藏其中,多为年代久远,历史悠久的古宅,文化价值非常高。大学习巷93号曾为清代康熙年间大将军年羹尧的故居,从现存民居高大的楼阁亭台、细部的雕龙刻凤中,依稀可见这位立下赫赫战功的大将军昔日的辉煌。

大皮院、小皮院拓建于明洪武年间,以经营皮业而得名。大皮院位于北大街中段以西,西羊市以北,为东西向街道,东起西华门大街,西至北广济街,长398.5米,宽11米。有清真寺一座,建于明代。大皮院经营各种清真小吃,凉皮、小酥肉、八宝粥、腊牛羊肉等,深受游客喜爱。小皮院位于大皮院以北,与大皮院平行而建,街道稍窄,两侧现为回民居住区,有小皮院清真寺一座,规模较大,称为“北大寺”,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贡院门位于西大街西段路北,明景泰年间因正对北侧举行乡试的“贡院”大门而得名。贡院是科举时代举行乡试、会试的考场,俗称“举院”,贡院外的街道便得名举院巷,按方位分别叫东举院巷、西举院巷。1966年曾改称图强巷,1972年恢复原名。贡院门北侧是儿童公园和居民区。

红埠街位于北大街中段以西,东起二府街西口,西至教场门东口。唐末895年,藩镇王行实、李继鹏等争夺皇帝的战火中承天门被焚毁,两侧城墙土埠在高温中铁被还原成红色,后得名红埠街。隋唐时为皇城由北向南的7条横街的第一横街,是唐长安城东西交通主干道,也是长安城的中心广场,凡登基、改元、大赦、出征检阅、凯旋等,皇帝都要登临承天门,此街则千官序立,万民唱和,盛极一时,现为莲湖区人民政府所在地。

香米园位于莲湖路西段南侧,东起洒金桥,西到北马道巷,长712米,宽5米,香米园有东、北、西三条支巷。据元《类编长安志》记载,北宋宰相寇准

的花园曾位于香米园西段,因轩门上刻有“香墨园”,又传寇准曾在此种植香米,后演变为“香米园”。清末曾用名“香苜蓿园”,1972年恢复为香米园。香米园北侧有著名的古刹西五台。

西华门东起北大街,西到北院门北口。明初沿北大街街心建有秦王府萧蔷,此街东口有萧城西华门,得名西华门外大街,清代亦称西华门大街,当时北侧有巡抚部院衙门,1900年一度称为慈禧太后行宫。民国时期,秦陇复汉军总司令部由东大街迁此,改为中华民国亲生都督府,1912年该无陕西都督府,1914年改为陕西省巡使公署,1927年改为陕西省政府,后迁至新城区。1966年改名人民路,1972年恢复原名。

洒金桥位于莲湖路西段以南,南与大麦市街相接。据《唐书》记载:唐玄宗曾在附近的金水桥洒金钱让官员拾取,得名洒金桥。街东劳武巷一带系隋初建造大兴城(后来的唐长安城)的基点。南宋和元代称为铁炉街,因古槐下有隋唐建城时迁出乡民回城祭祖的铁香炉,明代改为铁炉坊,清末以沙姓人住此街北段,得名沙家桥,后又改为洒金桥。1966年曾改名为前卫路中段,1972年恢复原名。

甜水井街南头南起环城南路,北至五星街和梆子市街十字,长385米,最南端为隋唐长安城的含光门。明代,这里为含光坊,清康熙年间,因此处井水甘甜,得名甜水井。尽管甜水井街的名称来自清代,不过,这条街却是一条具有千年历史的古老街道。在唐代,甜水井属唐代皇城第六横街,街侧有鸿胪寺和鸿胪客馆,即唐朝的“外交部”和“国宾馆”。当时,这些外国官员和侨民,身穿各色衣服行走在街上,是长安国际大都会的特色之一。由于甜水井一带的井水甘甜,解放前许多人家都愿意将住宅建在这里,这使得甜水井非常有人气,清代、民国时期,这里是许多有钱人和官员宅邸的所在地,如民国陕西省长李根源的公馆,曾参加过辛亥革命的国民党军官岳西峰的公馆,光绪年间曾任过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大臣、军机大臣兼顺天府尹事的晚清名臣赵舒翘的公馆等。

范文二:杭州休闲生活考察报告,以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教学实践考察报告

杭州休闲生活考察报告

题 目:

学 院:

专业班级:

姓 名:

学 号: ——以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经济与管理学院 旅管132班 陈铎文 2013212306

2015年 4 月 21 日

杭州休闲生活考察报告—以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京杭大运河是世界上里程最长、工程最大的古代运河,也是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南起杭州余杭,北到北京涿郡,杭州大兜路历史文化街区就位于大运河在杭州的拱墅段的东侧,跨着大运河的东岸由南往北从江涨桥至大关桥。而现在的大兜路区域在过去是杭州城北重要的贸易中心,明代已有大兜路为名,即使在现在,也保存着保留着香积寺石塔、国家厂丝储备仓库、大量清末民初民居建筑等,是杭州历史非常悠久且至今风貌尚存的一个文化街区。而小河直街历史文化街区则位于杭州市北部,地处京杭大运河、小河、余杭塘河三河交汇处,以小河直街为中心,比较真实地反映了清末、民国初年运河沿线下层人民的生活环境,是杭州市历史文化街区中整体传统风貌保存较为完整的街区。今天,就这历史文化街区为主题的休闲生活考察,我就以这两个去过的街道为例,做一个简要的分析,也主要发表一些自我的看法。

一、杭州历史文化街区休闲美的体现

历史上从明代起,就已有大兜路路名,悠久的文化历史自不必说,明清时,大兜路区域又增设了集市,建立官办粮仓,成为杭州城北重要的集市、贸易、仓储中心,近代中国大兜路历史文化综保工程于2009年5月正式开始动工,在2010年9月28日正式亮相,大兜路街区内以南北向的大兜路为主要结构路线,自北向南有东西向的沙河弄、仁和仓北弄、仁和仓南弄、香积寺等传统街巷分布,留存有香积寺石塔、国家厂丝储备仓库、大量上世纪初民居建筑等风貌独特的历史建筑,它开始的定位是中高档餐饮、会所、融入禅宗文化元素的特色文化餐饮街区,充分展现了运河杭州段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典型地域特色。通过整治面貌一新的大兜路共包括30余栋小楼,青石板的小路上,一边是运河,一边是一排排的两层小楼,古色古香,整洁安静。

而改造后的小河直街,在建筑外观上,也保留了以前老房子“一河两街”的传统模式,即面街一楼为商铺,二楼为居所,是下店上宅的典型,同时,改造后小河直街也恢复了以前酱园、米铺、孵房等老店面、老字号,如今,风俗博物馆、运河文化展览室,还原的茶楼、酒家等店铺,小河直街已成为大运河边的一处特色旅游区,游客们可以坐船到小街河埠头下,访一访这里的乡土风情;也可以坐车来这里,走一走小巷小弄。

对于这些历史文化的古街,我觉得它们相对于其他简单的购物文化娱乐活动街区,最大

的优势体现于它特有的历史文化底蕴以及民俗风情,这亦是它另一种别样的美,作为一个休闲娱乐场所。不论是小河直街,还是大兜路,它们古色古香的建筑所营造出来的恬适氛围,能让外来游客在前来参观游览,满足了自己吃穿购娱这些需求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这里所独有的一种民俗风情以及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既放松了身心,也能唤起人们内心对于休闲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二、休闲产品与服务存在的问题

无论是现在的大兜路还是小河直街,在休闲产业与服务方面,都面临了一系列的问题,前段时间上了浙新闻的“曾经红极一时的大兜路历史文化街区现在门庭稀落”,究其原因,我觉得,首先,当前历史文化街区面临的局面比较复杂,一是由于剧烈的社会变革,有许多历史文化街区的历史建筑的产权发生了变化,长期缺乏有效的维护和保养,并且由于人们生产生活方式、交通方式的改变,历史文化街区传统商业和手工业渐渐衰退,被商业大潮逐渐湮没,即使是现在翻新后的大兜路历史街区,虽然表面上看似保留了一些老建筑和老工艺,其实里面不乏有很多现代的劣质且廉价的机械制造的工艺品代替以前的手工艺制品,却以高价格卖给游客,而建筑方面,大兜路历史文化街区的有些部位已经挤进了新建的现代建筑,风格的统一性和景观的连续性也遭到了破坏。

其二,经营模式和营业对象不正确,就以大兜路历史文化街区为例,他的主要营业对象是中高档餐饮,自国家八项规定出台之后,这里的经营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遏制,曾经作为“十里银湖墅”的中心,大兜路历史街区在刚开街的一段时间里,非常红火,很多餐饮店在吃饭高峰期甚至要排队等候。可现在,当初的盛况已经不复存在,大部分餐饮店前门庭冷落。商家们不少忙着找下家,有的甩手关门,还有的还抱着希望,酝酿转型。

其三,手工艺品、美食、传统、历史、建筑这些文化要素,无论是不是特别呈现给游客,都是重要旅游吸引物,对旅游市场开发有很强的影响力,但是目前就以小河直街来说,我觉得,许多珍贵的历史旅游资源尚未开发或处在粗放经营阶段,许多有价值的旅游资源没有得到有效的挖掘与利用,整体优势没有充分地体现出来,形成的影响在旅游市场上的开拓性就会很弱

三、休闲旅游资源开发与保护的建议

历史文化是社会环境和文化环境的核心资源和基础,是城市发展成功的深层因素。世界上有许多著名的文化名城,都是利用自己某些特有的因素来塑造整体的城市文化形象,拓展出一个独具特色的城市品牌,从而成为一个重要的旅游目的地,可见一个历史文化街区对于当地的休闲、文化、娱乐等多方面都有重要且深远的影响。

对于休闲旅游资源的开发和保护,我觉得,一要充分认识历史文化资源对城市旅游产业发展的作用,树立起保护的思想观念,并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二,要遵循历史文化环境整体性保护原则,建立文化保护区的理念,去开发各个旅游资源。三,重视文化基础研究,挖掘历史文化积淀,提升自己的旅游资源的文化品位,我觉得这一点对于一个旅游景区的盈利尤为重要,不管是小河直街,还是现在的大兜路,我觉得都存在的问题就是产业定位过于单一,过于缺乏自己的“个性”,应该朝着多元化发展,每一个产品都有自己的“个性”,这样才能更吸引游客的眼球,创造出一个有自己独特特点的旅游产业。四,要打造特色的文化精品,树立起自己的城市历史文化品牌。这一点也和前面三点密切相关,缺一不可,同时也要得到政府自己方面的重视,每个地方都有每个地方不同的旅游产品,在保护和开发休闲旅游资源上也要有强烈的文化主导意识,挖掘历史文化积淀,树立保护第一的思想观念,遵循历史文化环境整体性保护原则,打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品休闲旅游资源。

范文三:安徽历史文化考察报告

徽 州 历 史 文 化 考 察 报 告

徽州是一方神奇的土地,在这个方圆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古代中原文化与当地

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生活融为一体,形成了风格鲜明、体系完整、精细雅致的徽州文化。徽州文化崛起于南宋,发展于元代,繁荣鼎盛于明清,在中国古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各个领域,徽州人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可谓流派纷呈,人才辈出,各领风骚,成果辉煌。徽州文化是一个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其内容广博、深邃,有整体系列性等特点,深切透露了东方社会与文化之谜,全息包容了中国后期封建文化民间经济、社会、生活与文化的基本内容,被誉为是后期中国封建社会的典型标本。

这次的外出安徽写生我有幸能来领略这古老的徽文化。从广州出发历经二十多个小

时的车程才到目的地。在这个将近二十天的写生日子里,我去过了让人陶醉的宏村;去过了让人流连忘返的卢村;去过了让人有种世外桃源的西递村;去过了雄伟壮观的齐云山;去过了繁华热闹的屯溪老街;去过了小桥流水人家的屏山村;去过了祠堂成群的南屏村;还有那黄山脚下的影视城——秀里影视城。去了这么多地方,这里浓厚的地域文化熏陶着我这外地人。下面我从几方面来介绍这里的历史文化:

一、村落

说起这里的村落,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我来到这里的第一个村落是宏村,位于安

徽省黄山西南麓,是中国古代依据仿生建造的,具有独特造型的牛型村落,整个村落占地30公顷,山水明秀,享有“中国画里的乡村”之美称。

被誉为“桃花源里人家”的西递村。由于河水向西流经这个村庄,原来称为“西川”。因

古有递送邮件的驿站,故而得名“西递”。

屏山村是鹤峰县城东去约10公里处一个近乎与世隔绝的小山村,又名平山,因山

顶平旷、山侧屏立得名。有“东方诺舟”之称。

南屏村位于安徽黟县城西南四公里处,因村南有尤如屏障的南屏山而得名。村中至

今仍保存有相当规模的宗祠、支祠和家祠,被游客誉为“中国古祠堂建筑博物馆”。

卢村位于黟县北部,距宏村仅二公里,是以卢姓为主聚居的古村落。卢村以规模宏

大、雕刻精美的木雕楼群而著称,木雕楼享有中国木雕第一楼之誉。

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家族社会,中国古代村落,主要是以血缘

为纽带以宗族制为基础而形成的。浏览了这些古村落你不难发现这里聚族而居。宏村以“汪”性为主,西递以“胡”性为主,屏山以“土家人”为主,南屏以“叶,程,李”性为主,卢村以“卢”性为主。黟县自古是个宗法社会,聚族而居。清朝沈奎在《黟县杂咏》中写道:“朱陈聚族古风存,一姓从来住一村。野老今年交八十,生来不识县衙门。”写的就是乡村聚族而居,与外交往不多的景况。徽州民居讲究自然情趣和山水灵气,房屋布局重视与周围环境的协调,自古有“无山无水不成居”之说。徽州古民居大多坐落在青山绿水之间,依山傍水,与亭、台、楼、阁、塔、坊等建筑交相辉映,构成“小桥、流水、人家”的优美境界。

二、徽 派 建 筑

建筑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部分。一座有代表性的建筑往往集中了当地文化,艺术

的精华。说起这里的建筑。我第一次来到这里无不不为这里的建筑所瞩目,这里的建筑极具特色。从村落民居、祠堂庙宇、牌坊和园林等建筑实体中流露出别具一番风格。

建筑艺术表现为静态的形式美,如建筑的形制、格局、结构、间架、部件装饰、花

纹彩绘等等形式美。走进宏村犹如走进了千年之前的时空,粉墙、青瓦、马头墙、砖木石雕以及层楼叠院、高脊飞檐、曲径回廊、亭台楼榭无不震撼我这现代人。尤其是装饰在门罩、窗楣、梁柱、窗扇上的砖、木、石雕,工艺精湛,形成多样,造型逼真,栩栩如生。有“民间故宫”之称的宏村承志堂前厅横梁上的“唐肃宗宴客图”和“渔樵耕读”、“琴棋书画”等木雕精品,更让我惊叹不已。

卢村的木雕楼更是精美绝伦。这里的木雕楼从地脚到天窗全部室内墙壁全是精细的

雕刻木板镶嵌而成的,堪称中国第一木雕楼一点也不夸张.每一扇木雕板墙分眉板、胸板、腰板、裙板等,最精致最有特色的算是腰板的立体雕刻了。腰板上全是雕刻的历史礼义中的故事和历史戏剧中的情节。由于文革的破四旧,木雕中的人物面部全被刀削平了,真让人心疼。

徽派建筑的祠堂建造高大、宽敞、华丽、气派,是古村落最为显眼气派的大型建筑。

南屏村的祠堂更是一绝,肃穆而磅礴。祠堂与各宗族在祭祀上追求隆重的场面相适应,使人在它面前产生肃穆和敬畏之情。

西递村那庄严古朴的牌坊,那精湛的石雕技艺无不让人佩服鬼斧神工的古人。尤其

那对牌蹲下的石狮子,铿锵有力,精美绝伦,栩栩如生,就像是西递村的守村神兽,世世代代守护着西递村的村民。

徽派建筑集徽州山川风景之灵气,融风俗文化之精华,风格独特,结构严谨,雕镂

精湛,不论是村镇规划构思,还是平面及空间处理、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都充分体现了鲜明的地方特色。尤以民居、祠堂和牌坊最为典型,被誉为“徽州古建三绝”为中外

建筑界所重视和叹服。在总体布局上,依山就势,构思精巧,自然得体;在平面布局上规模灵活,变幻无穷;在空间结构和利用上,造型丰富,讲究韵律美,以马头墙、小青瓦最有特色;在建筑雕刻艺术的综合运用上,融石雕、木雕、砖雕为一体,显得富丽堂

皇。

三、饮食文化

“民以食为天”饮食不仅仅是维持生命的一种生理需要,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不同的地

方,不同的人群有着不同的饮食方式和习惯。

徽菜是我国八大菜系之一,起源于南宋时期的古徽州,伴随着徽商的崛起与发展,长

江流域及东南亚各地具有广泛的影响。在漫长的岁月洗涤中,如今,它已集中了安徽各

地风味特色、形成了雅俗共赏、南北皆宜、独具一格、自成一体的著名菜系之一。

这里的古居民田间劳作、上山采伐、狩猎或探亲访友都要比平原地带的人民耗费更多体力和汗水,因此,在他们的日常饮食中就理所当然的需要比平原地带的人民更多的盐分作为补充。有制酱、腌制蔬菜的习惯。其中就有腌火腿肉了。我浏览的村庄里几乎户户门前都挂着火腿。徽菜用火腿肉调味是传统,素有“金华火腿在东阳,东阳火腿在徽州的美誉。就是没有品尝到。

徽州被誉为“东南邹鲁”、“礼仪之邦”,很重视热情待客。一般客到先敬茶,再打三个鸡蛋冲碗鸡子滚水让来宾吃,然后陪客人边品茶,边交谈。宴席上,贵客不动筷,陪客更不能动筷,因而便呈现出主人频频相劝,而贵客要“三请一木耳”的场景。在参观宏村时,导游就跟我们说:“古黟人请客,很是注重礼节。譬如:若请的是远方客人,事前要派家人穿着长袍专程送上请帖;若是请的本村近客,主人则要亲自登门去请,并要先把客人府上灯笼提回来,等到宴客时,点亮各府灯笼高高挂起,很是排场和热闹。请客的席位讲究主宾大小座次。中堂方为上,天井方为下。上方右座为大,左座为小。”导游的一番讲解让我感受到徽州饮食文化的特色。

徽州的小吃数不甚数。在我逗留这将近二十天的日子里我尝尽了当地的小吃,

腊八豆腐、麻酥糖、香榧、徽州臭豆腐、油酥烧饼··相信大家都有吃过臭豆腐,但大家对徽州臭豆腐有多了解呢。在我吃上这里的臭豆腐真是独具一格,另有一番风味。据老板介绍这里的臭豆腐俗称“大呆臭”,相传是皖籍徽人王致和创制。他在京城开设“致和祥”豆腐店,经营大呆臭。康熙皇帝亲尝了致和祥的大呆臭之后,赞不绝口,御笔亲书“青方”二字赐王致和。徽州大呆臭从此名声大振。与浙江绍兴的臭千张、安徽淮南的臭香干成鼎足三分之势,享誉海内。徽州大呆臭,表面为灰、兰、黑综合色,内里洁白如玉,闻着臭,吃则异香。油酥烧饼,在我所浏览的村落都有得卖,吃上一口香脆可口。当地人

管它叫“火炉饼”又因饼形小巧饱满,呈黄色,似蟹壳,有、又称“蟹壳黄”。是的,徽州小吃数不甚数,美味之中深含着徽州文化。

在这半个多月的日子了,我深深地体会到这广博又深邃徽州文化,也很珍惜这次的外出写生的机会。

XXX XXXXXXXXXXX

范文四:历史街区暑期认识实习考察报告

[历史街区暑期认识实习考察报告]

嘉兴,旧曰禾城,她孕育、传承了一代江南文化,历史街区暑期认识实习考察报告。昔日的烟雨朦胧、小桥流水,今日只换得点点历史迹留。散落在这江南之乡中的条条老街也因时间的摧蚀,渐渐少去。如今也只剩大运河边的月河算得再兴了昔日闹景;而梅湾的兴造,也恰当地给予了温婉清理的江南文化一丝慰藉。 看见月河,是在拨开了层层高楼之后。街前流经的运河,不宽,但她足让我切身感受到昔日此地的灯红酒绿与繁华热闹之像。街内亦是流水环绕,桥廊迂回;老街各处涌现清末明初的屋宅,粉墙黛瓦,素雅安详。石板铺得小道秀秀气气,绿树映得小桥流水人家水润明丽,如果是雨季,那便更有一番水乡之意了。 漫步街中,丰富的木结构建筑给人最原始的江南景象。精致的格子窗、木门,悠长的过廊、靠椅,串联起绵延水乡人家;人家亦是绵延着静静的小河,倚水而居,倚水而生。水灵的她们勾住了沉郁的都市人,萦绕在了寂寞老人的心头,所以如今运河这端的热闹不亚于先前那段历史中的了。 但在我游尽月河之后,我却看到了蒙在历史外的一件另类的外衣。似乎此间的热闹有些变味了。原住居民外迁,剩下空空的老房却是被用来淘钱……她如今处在以发展经济为主的时代里,对很多人来说这也无可厚非。相比西塘,后者的味道就无疑更纯正了。 别了月河,进到梅湾,实习报告《历史街区暑期认识实习考察报告》。此间一派崭新的古建筑气象。梅湾成功达到了复原古建筑、增添江南文化气息的目标。楼阁亭台傍水而建,小岛小洲贴水而浮,杨柳绿草近岸而植,水中、陆中、空中都有绿意弥漫,虚实相间相生,空间变换丰富多样,有主有次,有高有底,有详有略,人工锻造出一番别样的江南水乡之景。 但再怎样的建造,梅湾始终是仿品。其商业性是显而易见的,但也感谢她把江南水乡的文化传承开来,把美丽的画卷向更多人打开。 梅湾结合了古今建筑,翻新的同时也夹杂着矛盾。但其中的现代化建筑外墙面都采用青灰色基调,层数也并不很高,减弱了和老房的视觉冲突。但其简约化、几何化的外形构造,不免在此显得不和谐。我觉得,应多运用明清建筑符号到此间的现代化建筑群中,让两者有功能的明显区分后,也有建筑风格的内在统一。 此次考察历史街区,给了我很多体会和感悟。我自此也感觉到了自己肚中的墨水是在太少,对专业知识的了解也很表面肤浅。日后我定会在此认识的基础上多多深入学习,好好掌握专业知识!

范文五:北京四合院历史文化考察报告

文化艺术考察调研报告

Culture and the arts Investigation Report

19+20+21 Weeks

1 / 10

2 / 10

3 / 10

4 / 10

5 / 10

6 / 10

7 / 10

调研结果分析:

(内容提炼与分析)

四合院

四合院是北京传统民居形式,辽代时已初成规模,经金、元,至明、清,逐渐完善,最终成为北京最有特点的居住形式。

所谓四合,

北京正规四合院一般依东西向的胡同而坐北朝南,基本形制是分居四面的北房(正房)、南房(倒座房)和东、西厢房,四周再围以高墙形成四合,开一个门。大门辟于宅院东南角

四合院虽有一定的规制,但规模大小却有不等,大致可分为大四合、中四合、小四合三种:

小四合院一般是北房三间,一明两暗或者两明一暗,东西厢房各两间,南房三间。卧砖到顶,起脊瓦房。可居一家三辈,祖辈居正房,晚辈居厢房,南房用作书房或客厅。院内铺砖墁甬道,连接各处房门,各屋前均有台阶。大门两扇,黑漆油饰,门上有黄铜门钹一对,两则贴有对联。

中四合院比小四合院宽敞,一般是北房5间,3正2耳,东、西厢房各3间,房前有廊以避风雨。另以院墙隔为前院(外院)、后院(内院),院墙以月亮门相通。前院进深浅显,以一二间房屋以作门房,后院为居住房,建筑讲究,层内方砖墁地,青石作阶。

大四合院习惯上称作

中型和小型四合院一般是普通居民的住所,大四合则是府邸、官衙用房。

北京四合院属砖木结构建筑,房架子檩、柱、梁(柁)、槛、椽以及门窗、隔扇等等均为木制,木制房架子周围则以砖砌墙。梁柱门窗及檐口椽头都要油漆彩画,虽然没有宫廷苑囿那样金碧辉煌,但也是色彩缤纷。墙习惯用磨砖、碎砖垒墙,所谓

四合院的大门一般占一间房的面积,其零配件相当复杂,仅营造名称就有门楼、门洞、大门(门扇)、门框、腰枋、塞余板、走马板、门枕、连槛、门槛、门簪、大边、抹头、穿带、门心板、门钹、插关、兽面、门钉、门联等等,四合院的大门就由这些零部件组成。

大门一般是油黑大门,可加红油黑字的对联。进了大门还有垂花门、月亮门等等。垂花门是四合院内最华丽的装饰门,称

没有垂花门则可用月亮门分隔内外宅。垂花门油漆得十分漂亮,檐口椽头椽子油成蓝绿色,望木油成红色,圆椽头油成蓝白黑相套如晕圈之宝珠图案,方椽头则是蓝底子金万字绞或菱花图案。前檐正面中心锦纹、花卉、博古等等,两边倒垂的垂莲柱头根据所雕花纹更是油漆得五彩缤纷。

四合院的雕饰图案以各种吉祥图案为主,如以蝙蝠、寿字组成的

上一篇:济南历史文化
下一篇:市政协召开西南联大历史文化品牌专题协商会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