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浩历史文化街区有望明年元宵节开放

Admin 2017-12-18

龙门浩历史文化街区有望明年元宵节开放

  慈云寺—米市街—龙门浩历史文化街区见证百年历史沧桑。记者 伊永军 摄

  有着“重庆外滩”美誉的南滨路,有一条文化底蕴深厚的老街,“慈云寺—米市街—龙门浩”历史文化街区。这里是重庆近代工商业贸易的摇篮,也曾是许多国家使领馆的所在地。由于岁月的流逝,老街房屋尽显沧桑。在南岸区政协委员的持续建言和助推下,如今,老街的保护修缮工作已经启动,有望在2018年元宵节期间以崭新的面貌向公众开放。

  两公里老街折射百年沧桑 政协委员屡建言保护

龙门浩历史文化街区有望明年元宵节开放

  慈云寺—米市街—龙门浩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修缮工作启动。记者 伊永军 摄

  日前,由重庆市政协组织开展的“参政议政巴渝行”活动走进南岸区。沿着南滨路的慈云寺往上走,经过米市街到龙门浩,在这约两公里长的道路上,坐落着150余栋近现代建筑,名人故居、古庙宇、古埠头随处可寻。这些建筑物上斑驳的痕迹,无声地述说着一段段历史沧桑。

  据南岸区文管所相关负责人介绍,慈云寺—米市街—龙门浩历史文化街区散布着20多个国家级、市级和区级文物点和文物保护单位,这里是重庆近代工商业贸易的摇篮,曾是许多国家使领馆的所在地。1938年,有中国版好莱坞之称的电影摄影场迁至该街区的玄坛庙黄家巷,拍摄了《中华儿女》等影片。这条老街不仅在重庆开埠时期繁华一时,也是抗战风云的见证者。

  对于老街历史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一直以来受到南岸区政协委员们的关注。2012年7月9日,南岸区政协主席会专题协商文物保护工作。会上,区政协委员提出,文物是不可再生的文化和经济资源,要理顺文物管理体制,处理好文物保护与城市建设之间的关系。

  会后,区政协进一步组织专家深入调研,当年8月完成重点课题《南岸区开埠遗址抢救性保护、开发和利用的建议》,进一步建议,文化遗址保护与经济建设两者互相促进、互相依存,应对南滨路的米市街、慈云老街、弹子石老街一线进行规划布局,作为开埠遗址开发保护利用的载体。

  米市街一期工程于2012年开工修复,南岸区政协对此持续关注,多次组织委员实地走访了法国水师兵营旧址、慈云寺、米市街及龙门浩街区等,并就相关保护问题进行协商座谈。

  2016年11月,区政协形成了调研报告《南岸区城市建设中文物保护存在的问题和建议》,提出了“规划与文物脱节、文物权属关系复杂、缺乏有效监管与执行处理手段”等问题,区委主要领导要求在工作中逐一落实。

  街区将把休闲与怀旧结合 明年元宵节有望开放

龙门浩历史文化街区有望明年元宵节开放

  慈云寺—米市街—龙门浩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将既保留还原历史风貌,又加入人性化、亲民化、时尚化的现代元素。记者 伊永军 摄

  据南岸区文管所所长叶璐莎介绍,慈云寺—米市街—龙门浩历史文化街区的打造,将再现重庆自1891年开埠以来至解放前的城市风貌。

  “打造和发展必须融入城市经济发展的进程之中,在经济和文化之间寻找最佳结合点,从而实现街区的可持续发展。”南岸区政协相关负责人表示,培育历史文化街区经济,首先在消费导向上,要满足消费者体验历史文化与现代感交融的需求,在这里休闲娱乐的同时,也完成了怀旧的历程。

  记者了解到,该历史文化街区的打造将以龙门浩为核心向周边区域辐射,形成点、线、面、片的建设发展格局。项目定位上,将充分展示重庆特有的山水、人文风貌,注重传统人文与现代文化的交融。在发展思路上,将注重滨江亲水特色,充分挖掘开埠文化、抗战文化等内涵,避免大拆大建,既保留还原历史风貌,又加入人性化、亲民化、时尚化的现代元素。

  据悉,保护修缮后的慈云寺—米市街—龙门浩历史文化街区有望在2018年元宵节期间以崭新的面貌向公众开放。(记者 伊永军)

上一篇:地图中的文化与历史
下一篇:潮汕历史文化研究中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