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口琼山推出系列动画剧集《琼台福地》 动漫讲述历史
2184 2017-07-14
阐述江苏历史文化的著作不可谓不多,但就当代而言,能以扎实的文献、考古乃至统计数据为依托,讲清楚江苏历史、发展脉络与未来走向的作品并不多。而江苏人民出版社新近推出的由贺云翱、周运中两位学者撰写的《文化江苏:历史与趋势》一书,则为我们系统了解上述主题提供了良好读本。
不同于文人写作的学者写作
无论是南京民间学者薛冰的《家住六朝烟水间》,还是南京知名作家叶兆言的《南京人》,都是展现江苏城市历史、气质与文化的优秀著作。叶兆言先生还另有《江苏读本》一书,系统讲述他所理解的江苏各地的历史与文化脉络,以及民众性格特征。这些作品大多文笔优美,可读性强,是省内外民众了解江苏的重要读物。
相比之下,《文化江苏》的两位作者——贺云翱和周运中,都是受过历史学训练的专业考古、历史学者。跟文人写作相比,这本由学者写就的《文化江苏》,在保留了文人写作较强可读性的同时,又具备了相当程度的学理性。
与叶兆言等作家的写作更多基于自身人生阅历和生活体验不同,《文化江苏》尽管是一本科普性质的读物,却完全基于各类历史文献写成。在本书写作过程中,作者不只参考了《史记》《汉书》等古代正史和《建康实录》《三朝北盟会编》等重要史书,还广泛参考了《太平寰宇记》《舆地纪胜》等地理方志和《太平御览》《太平广记》《容斋随笔》《全唐诗》等文集、笔记、类书,包括唐长孺《魏晋南北朝史论丛》、“中国的历史”系列等现当代历史学者的作品,也都在作者的参考文献之列。这种“有一份证据说一份话”的学术写作态度,使得本书有别于相对个人化的文人写作,具备更强的知识性、系统性和严谨性。
“三位一体”的大文化视角
《文化江苏》采取的是一种大文化的视角与界定方式,包括政治文化、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等各个方面,并对不同历史时期江苏文化的当期特点进行论述。而在每一个历史时期内分三个层次进行论述。首先是“行政制度文化或空间结构的组织文化”,然后是“以经济为内涵的物质文化”,最后是“各类精神文化”。
这种以行政制度文化和空间组织文化先行的论述方式,是基于历史与现实的内在发展逻辑而得出的,因为一个地域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的发展,受到政治权力、行政安排和地理空间的深远影响。比如现今江苏苏南、苏北发展的不同步状况和文化上的不同特点,跟早在上古时期,这两个地区分属徐州、扬州两州,就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而淮安、扬州两地在中国历史上的兴盛与衰落,也跟京杭大运河在中国交通运输史上的兴衰几乎同步。又如民国之前一直属于江苏的上海的飞速崛起,也跟鸦片战争之后,其被辟为通商口岸有着直接的关系。
当然,行政制度文化或空间组织文化与经济物质文化和精神创造文化之间,并不是简单的谁决定谁的关系,前者具有“基础性作用”,后两者具有“支撑性作用”和“引领性作用”,三者之间是一个“彼此相关、你中有我、互相推举、连续运动、螺旋上升”的关系。
经世致用与古为今用
吕思勉先生在《中国通史》一书中指出,历史学研究的目的是:搜求既往的事实;加以解释;用以说明现在社会;因以推测未来,而指示我们以进行的途径。其中,现实关照和对未来的预测与借鉴,尤为重要。《文化江苏》总结出的江苏文化的特点之一,就是重视经世致用。而这种经世致用的思想导向,在本书的写作框架中是一以贯之的。
比如书中提到:徐州在隋代时辖区范围最大,所辖地域遍及今天分布在江苏、安徽、山东境内的各个县。这样的历史渊源,在作者看来,正是今天构建以徐州为中心的淮海经济区的历史基础。又如清代的两江总督治所在今天的南京,所辖地域包括今天江苏、安徽、江西和上海四个省市,这种历史背景,无论是今天加强沪苏两地的全方位合作,还是开拓江苏与安徽、江西之间的联动、合作与辐射,都创造了渊源和条件。
此外,作者在书中,还对造成苏北落后局面的原因,做了详细的梳理与分析。在他看来,苏北相对苏南的落后,主要是由近八百年的历史进程造成的。如南宋先后与金和蒙古对立时期,苏北地区战乱连连;之后,黄河夺淮改道,又让苏北大片区域成为黄泛区,进一步加剧了这一地区的落后与贫困。当今,战乱不再、和平日久,同时河道治理等自然状况大为改善的情况之下,苏北的发展,理应具有更大的潜力和可能性。
在书的最后部分,作者对于江苏多元文化的历史渊源的利与弊,也做了客观的分析。一方面,这种多元文化的并存让江苏的发展更具多样性和丰富性,更有助于培育包容、博大的江苏精神;另一方面,这种多元文化架构如果处理不好,也容易走向“分裂型地域文化”,出现对抗性甚至内耗性的文化格局的可能。这种两分法的客观分析,值得江苏发展的每一位参与者警醒。 许金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