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年历史龙华寺如何擦亮“千年龙华”品牌标识

Admin 2018-09-06

原标题:拥有1700年历史的上海龙华寺,如何擦亮“千年龙华”的品牌标识

1700年历史龙华寺如何擦亮“千年龙华”品牌标识

记者在5月4日举行的“桃花塔影江南风——龙华文化遗产研讨会”上获悉,作为千年古刹龙华寺重要的传统习俗,“龙华禅事”目前正在申报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此前“龙华庙会”已于2008年被国务院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借助龙华地区综合改造为契机,徐汇区正通过探索城区文化遗产保护,不断增强“千年龙华”的文化品牌标识度。

探索城区文化遗产保护

此次申报上海市非遗项目的“龙华禅事”包括禅修、禅言、禅音、禅艺、禅茶、禅食、禅缘、禅俗等八个项目,是根植于龙华古寺、反映百姓日常生活习俗的代表性传统活动。

1700年历史龙华寺如何擦亮“千年龙华”品牌标识

龙华机场跑道旧景

龙华地区位于徐汇西南部,是上海市中心12片历史文化风貌区之一,部分区域遗存历史可上溯至三国时期,是上海市中心为数不多的具有千年文化历史积淀的古老街区。

其中,龙华寺作为上海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古刹,距今已有1700余年历史,“龙华晚钟”也成为“老上海八景”之一。与龙华寺相望的龙华塔高40.4米,目前现存的楼阁式砖木结构塔身建于北宋年间。1959年,龙华寺与龙华塔双双被公布为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龙华塔则于2006年成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700年历史龙华寺如何擦亮“千年龙华”品牌标识

龙华寺与龙华塔旧景

中国科学院院士、建筑专家郑时龄表示,龙华地区申报的非遗项目均离不开区域本身的历史积淀和保留完整的城区环境。他指出,龙华古寺的中轴线样貌清晰,是上海保留最为完整的寺庙建筑群,文物价值非常显著。上海市非遗协会会长高春明则表示,“龙华禅事”申请非遗的意义在于,不仅能帮助年轻人更为清晰了解传统文化具体内容,也能让大众对龙华乃至整个上海“因商而兴”逐步发展城区的历史有所知晓。

徐汇区历史底蕴丰厚,除“千年龙华”品牌外,也有以徐光启为代表的“徐家汇源”品牌,以及涵盖建筑、教育、工艺、电影、音乐等领域跨度均超过100年的“八个百年”文化品牌。随着徐汇滨江“上海西岸”现当代艺术文化在近10年来的崛起,毗邻徐汇滨江的龙华地区也迎来新一轮升级改造。

上海龙华古寺住持照诚大法师表示,“龙华禅事”申遗项目启动是今年上海非遗保护工作一项新亮点。而借助龙华地区综合改造的契机,龙华古寺也将逐步建设成为上海传统文化的教学、研究和传承基地,将佛教与禅文化的特点与龙华鲜明的上海特色融合,打造成为一张具有区域代表性的“上海文化”品牌。

1700年历史龙华寺如何擦亮“千年龙华”品牌标识

融合今夕提升文化标识度

研讨会现场,与会专家对传统文化品牌如何适应新时代发展,从不同角度提出了建议。

1700年历史龙华寺如何擦亮“千年龙华”品牌标识

龙华庙会旧景

1700年历史龙华寺如何擦亮“千年龙华”品牌标识

龙华庙会皮影戏

文化部非遗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民俗学会理事长刘魁立表示,今夕物理空间的不同对文化遗产保护提出了重要挑战。“今天在龙华塔前看不到‘桃花塔影’,因为周边水系已逐渐消失,这是文化空间周期性循环的必然。”如何在保留古风遗韵与适应现代都市环境中找到平衡?郑时龄认为,将“龙华庙会”、“龙华歌谣”等非物质文化传承与龙华古寺和周边在建的商办综合体等融合,比如将龙华庙会与龙华塔前广场的改造设计结合,可以得到文化效应的叠加放大。

在增强文化标识度方面,刘魁立认为传统文化活动必须坚持以人为本,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播要避免过度娱乐化和过度表演化两个极端。“过度强调娱乐性会导致文化遗产‘失魂’,日常行习俗表演痕迹过重会使得‘主客颠倒’,这些都不利于文化传播。”

文化消费也是增强文化标识度的重要“战略阵地”。文化部非遗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华师大终身教授陈勤建表示,工业化生产早已使日常消费品变得唾手可得,传统庙会、文化活动中的商品交易功能在今天必须有所提升。他建议,龙华地区可在展示民俗观念、民间生活场景、民间智慧、民间工艺等方面开发出文化产品,此外还可基于文化作品开发设计出桃枝柳枝、连环画、文化衫、旅行用品等文化消费品,使“千年龙华”品牌在上海民俗文化史中也谱出光彩的一章。

(责编:唐小丽、韩庆)

上一篇:巴西国家博物馆遭遇大火 200年历史一夜"灰飞烟灭"
下一篇:以文化创意拓展历史街巷的未来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