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唐山培仁里历史文化街区将揭面纱
569 2020-05-26
原标题:被创新激活的历史名城——嘉兴
历史文化名城嘉兴
从马家浜文化,到南湖红船的共产党一大会议,嘉兴,由于地处长三角沪杭之间的优越地理位置,在每个历史的鼓点上都能翩然起舞。
1998年,沪杭高速公路上海段、浙江段同步建成通车,这条起于上海莘庄,经上海闵行、松江,经浙江嘉兴最终达到杭州的高速公路,国家高速公路网编号为G60。
2018年,光阴荏苒,“G60”也早已不再是简简单单的国家公路网编号,而是成为了一条打破行政区划,推动科创要素自由流动、自由组合,共建共享区域创新体系的一条科创大走廊。
作为沪杭高速浙江段“桥头堡”,近年来嘉兴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引进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浙江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院等一系列新型共建载体,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科技创新对经济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持续增强。
坐落于嘉兴科技城内的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
校省合作抢占创新先机
十一届浙江省委提出“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的战略思路,在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同志的亲自谋划、直接推动并大力支持下,浙江省与清华大学开展省校合作,浙江引入的第一所大院名校——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落地嘉兴,在推进高水平人才建设上迈出了先行先试的步伐。
在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总部所在的创新大厦,一张独特的“北斗七星图”分外引人注目。这张图上的七颗星代表着研究院提出的“政、产、学、研、金、介、用”的“七位一体”创新发展模式。从那时起,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以人才作为支撑发展的根基,促成高层次人才落户浙江创新创业,项目总投资超过10亿元,拉动社会投资近50亿元。在整合优化全球智力资源、促进科技成果在浙江落地转化、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方面交出了一组令人振奋的答卷。
近年以来,研究院与嘉兴市及各县(市、区)达成人才战略合作,在10余个国家和地区建立国际技术转移和离岸孵化基地。这是一种全新的精准引智模式。目前,累计有超过1000个海外高层次项目团队通过“海外学子浙江行”和离岸孵化体系,来浙江考察对接,近400位海外学子最终选择来浙江创新创业。
2017年7月,上海松江、嘉兴、杭州与研究院联合举办了沪嘉杭G60科创走廊建设论坛,三地政府共同发表宣言,推动三地在科技资源共享、产业创新协作、创新要素融合等领域的深度合作。研究院院长王涛在论坛上发布了《共建共享区域创新体系——G60科创走廊建设行动方案》,一个开放型、面向长三角的国家科创要素对接服务平台正在构建。
科技创新激发城市活力
今年上半年,嘉兴实现高新技术产值增加443.51亿元,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370.6亿元,均列全省第三位;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64.3亿元,同比增长16.9%;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2.94%,较去年提高0.05个百分点……
在嘉兴市科技局列出的上半年科技创新“成绩单”中,还提到了全市新增发明专利申请8582件、同比增长126.6%、实现技术交易总额16.28亿元、科技创新券确认使用额1503.6万元等一系列内容。
嘉兴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近年来,嘉兴紧抓科技创新工作,通过抓改革试点,加快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区建设、抓主题培育,加大高新技术产业引领力、抓平台提升,加大科技创新创业承载力、抓融通发展,加大科技创新发展助推力、抓自身建设,加大科技创新服务力,全力打造“创新名城”。
值得一提的是,在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方面,秀洲国家高新区在全国147个高新区评价中比上年提升了12位,排名第60位,居全国所有32家新晋级高新区的第一位。同时,嘉兴市积极推动海盐核电关联省级高新园区创建,力争率先实现省级以上高新园区县(市、区)全覆盖。
嘉兴市科技局介绍G60科创走廊嘉兴实践与发展构想
拥抱3.0版G60科创走廊
今年6月1日,G60科创走廊首次联席会在上海市松江区举行,浙沪苏皖九个城市共同审议发布了《G60科创走廊总体发展规划3.0版》,确定了G60科创走廊新定位、新布局、新举措。至此,G60科创走廊的发展已完成从1.0版到3.0版的“三级跳”,未来将努力发展成为长三角更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的重要引擎。
作为G60科创走廊从上海进入浙江的“第一站”,嘉兴市积极响应、全面参与科创走廊建设。嘉兴市与上海市共同开展科技创新券跨区域使用试点,开创了跨行政区域的科技资源共享互通新模式;上海大学新兴产业研究院、同济大学新产品研发中心等一批新型创新载体相继落户嘉兴。此外,还联合清华大学开展G60科创走廊创新指数研究,构建G60科创走廊指标体系框架。
嘉兴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嘉兴市将立足世界高度、未来眼光、现代化标准,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把握历史机遇,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充分用好三省一市优势资源和区域一体化机制支撑,加快功能塑造,创新发展模式,着力打造“一城两带”(全域孵化之城、高新产业集聚带、协同创新示范带),紧紧围绕长三角一体化、浙江大湾区和上海科创中心建设总体目标和战略部署,着力在产业技术创新牵引、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产业创新集群发展和产学研用跨区域协同创新等方面大胆试验、积极示范,率先走出一条依托科技创新推动区域发展的新路,加快建设立足长三角、辐射全国、享誉全球的宜居宜业宜创的科创廊道,率先建成经济发达、创新活跃、生态宜居、公共服务完善的科技创新功能区。
(责编:张丽玮、翁迪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