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林:山水甲天下,旅游天下甲

Admin 2018-11-27

  桂林山水甲天下,作为最佳广告语让广西桂林闻名遐迩。山水是桂林的标志,是这座城市的灵魂,也是桂林最大的资源,因山水而兴的旅游业,则是这座城市的代表性支柱产业。作为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之一,桂林始终走在前列,发挥资源优势,依托“甲天下”的山水,打造“甲天下”的旅游品质,让桂林成为游客心中那个必去目的地。

  山水在城中,城在山水中

  桂林之美,在乎山水。一江春水,百里画廊,清波荡漾,奇峰林立,城市与山水和谐共融是桂林独特的城市景观。

  近年来,桂林注重水生态保护和水系景观打造,全长13.8公里的“两江四湖”二期和21公里的临桂新区环城水系相继建成通航,秦代古运河灵渠、唐代桂柳运河及会仙湿地得到修复利用,构成了新老城区两个“两江四湖”相呼应、长江珠江水系相贯通的大桂林水城体系,从根本上改善了桂林城市生态景观,形成水城交融的山水自然景观与城市旅游业态相融合的“两江四湖现象”。“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的山水生态名城彰显新风貌。

  城在山水中,对桂林来说是优势,也是挑战。城市的发展、市民的生活如何与山水和谐相生,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桂林有思考,更有行动。

  漓江上分布着三四十个洲岛,位于桂林市区的有5个,叠彩区的伏龙洲岛是其一。岛上有居民23户、137人,大多是世代居住在此的渔民。过去,岛上开着大大小小的鱼餐馆,生活污水直排漓江,给生态造成了压力。2016年,桂林开始全面的洲岛整治,拆除违规搭建的鱼餐馆,搬迁岛上居民,对洲岛进行生态修复。

  被大家戏称为“黄岛主”的黄岗祖上五代都居住在伏龙洲岛,之前他在岛上经营一家鱼餐馆,年收入10多万元。一开始他不愿搬迁,通过政府上门做工作,他慢慢理解并接受了。黄岗坦言:“时代在前进,现在要绿水青山,伏龙洲老百姓不带头,桂林怎么美得起来。”于是他带头,和其他村民一起搬离洲岛。如今他故地重游,伏龙洲岛正在改造,即将变成游人休闲漫步的优美景点,他感慨地说:“能对桂林的绿水青山有贡献,我感到很欣慰。”

  据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副主任石明介绍,近年来,桂林实施漓江截污治污工程,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超过99%,黑臭水体基本消除,漓江常年保持Ⅱ类水质;开展污染源治理,整治、搬迁违规鱼餐馆、养殖场等污染源;实施生态复绿,关停漓江风景名胜区所有采石场并复绿山体;开展漓江沿岸绿化美化亮化建设工程,打造中心城市景观带和休闲旅游业态聚集区。桂林城市的颜值和品位不断提升,充分诠释了“山、水、城”和谐共生的桂林经验。

  翻开山水,阅读文化

  桂林之美,不仅在山水。如果把桂林比作一本书,山水是这本书的封面,翻开封面,阅读的是文化。

  桂林自古以来就是中原文化与南越文化的交汇之地,地域文化底蕴深厚、特色鲜明,是全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近年来,桂林大力实施“寻找桂林文化的力量,挖掘桂林文化的价值”工程,让人们翻开山水封面,感受文化魅力。

  “逍遥楼上望乡关,绿水泓澄云雾间。”唐代诗人宋之问曾在桂林逍遥楼写下这句诗。建于唐代的逍遥楼毁于战火。2014年,桂林市政府决定在原址重建逍遥楼,重建的逍遥楼为二层三檐仿唐式建筑,现已成为展现桂林历史文化的新地标。

  毗邻逍遥楼的是以东西巷、靖江王府为核心的历史文化休闲旅游街区。过去这里是棚户区,基础设施差,污水横流,2013年起,桂林投资11.24亿元对其进行改造。街区以市井街巷、名人府邸为特色,以历史文化保护利用为目标,还原明清古建筑风格,保留龙氏故居、马启邦故居等一批名人故居以及其他历史建筑,集文化、旅游、休闲娱乐于一体。在这条街上,游客可以去讲古堂吃茶听桂戏、去广场看历史人物话剧、在厚博坊感受非遗雕版彩色拓印、在小吃店品尝桂林特色美食……游客不仅能感受到游玩的畅快,也能体会到桂林厚重的历史文化。

  “旅游是文化之体,文化是旅游之魂。”桂林市秀峰区区委书记蒋育亮这样阐释文化与旅游的关系。“我们绝不片面追求商业化,在规划的时候就设计了文化和旅游的深度融合,用一个街区体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现在,这里是桂林留得住游客的地方。”蒋育亮说。

  桂林的多样文化如闪闪发光的散珠碎玉,为了把它们串起来,保护好、利用好,桂林提出了“三部曲”:一是进行抢救式搜集,整理归纳;二是研究、论证、提炼、包装,凸显其价值;三是通过项目和活动推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文化精品。在“三部曲”的努力下,灵渠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东西巷、逍遥楼等历史文化新地标崛起,红色旅游精品线路成功开通,《印象·刘三姐》成为旅游文化知名品牌……桂林历史文化得到系统挖掘和保护利用,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为城市注入强劲动力。

  创新升级,打造旅游“新八景”

  提起桂林著名旅游景点,首先想到的是以“訾洲烟雨”“桂岭晴岚”“西峰夕照”等为代表的“桂林八景”,象鼻山、独秀峰、十里画廊等更是广为人知,这些是桂林旅游的经典线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桂林旅游业不断提质升级,先后涌现出一批创新发展的旅游项目,跳出传统景点式旅游的窠臼,创造桂林旅游新业态。

  阳朔西街是中外游客聚集的一条街,城市与乡村、传统与现代、东方与西方在这里交融汇集,形成集中外文化交流、乡村休闲、特色民宿、艺术体验等元素于一体的西街现象。阳朔旅游传统观光游览模式向国际化、乡土化、高端化、全域化转变,阳朔成为全国旅游全域旅游标杆、全球最佳旅游目的地之一。桂林总结西街现象经验,探索出一条跳出景区、创新业态、全民参与的新模式,实现“景点旅游”模式向“全域旅游”模式转变,形成全景旅游、全业融合、全时体验、全民共享的全域旅游桂林经验。

  赵继峰是桂林市雁山区草坪回族乡村民,2014年开始经营用自家小楼改建的民宿,是草坪乡最早开始做民宿的商户。“以前我们这里没有知名度,游客不多,现在一年比一年火,房间总是满的。”赵继峰说。2013年,为配合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政府对草坪回族乡进行全新规划,打造国际范和民族特色有机融合的休闲旅游主题小镇。公路扩建、供水系统改造、老街风貌改造、民族特色村寨改造等近80个建设项目,让草坪乡这块璞玉焕发光芒。如今,热闹的商铺、熙熙攘攘的游客随处可见,2017年,草坪回族乡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次,营业收入达6200多万元。

  现在除了传统风景点,游客还可以享受多种旅游方式和内容。县域旅游迅速发展,休闲绿道连接乡村,农家驿站星罗棋布,形成山水风光体验之旅等八大旅游精品线路;万达文旅、宋城演艺、地中海俱乐部等一批辐射面广、带动力强、引领产业走向的高端旅游项目纷纷进驻桂林;生态旅游、健康旅游蓬勃发展,打造了一批新兴旅游品牌。这些创新旅游项目极大丰富了桂林旅游内涵,推动桂林旅游由单一观光型向多元综合型发展,使桂林旅游的吸引力越来越大。古有“老八景”,今有丰富旅游业态的“新八景”,桂林正用改革创新,打造国际旅游胜地,将桂林旅游精品推向世界舞台。

  《光明日报》( 2018年11月26日 01版)

上一篇:岳麓书院:千年书院精神如何赓续
下一篇:粤港澳大湾区世界文化遗产嘉年华:碉楼文化造访澳门历史城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