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城市新活力,文化广州如何出新出彩

Admin 2019-01-22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广州要实现老城市新活力,着力在综合城市功能、城市文化综合实力、现代服务业、现代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方面出新出彩。对于拥有2230多年建城史的广州来说,绵长深厚的文化底蕴既是靓丽的城市名片,也是发展的活力之源。日前,广州日报《理论周刊》在上海举办“文化保护与城市活力”选题会,邀请上海社科界知名专家学者、相关政府部门领导和业界代表展开共同探讨,为推动广州城市文化综合实力跃升分析把脉、献计献策。         文/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毛梓铭  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冬梅

  常态化城市更新体现对历史的尊重与传承

  伍江 同济大学常务副校长

  只要是有生命力的城市,它就在持续更新之中。城市更新的本质是希望城市能更加遵循自身的发展规律去更新,而不是通过外力和强制性力量去干预。以往的城市大规模建设,是对历史的补课。就城市发展的规律而言,那是一种不正常的状态,可以将其看作城市的“手术”过程,但城市的生命力不能靠持续不断的手术来维持。所以,我们今天讲的城市更新,指的是更加常态化的城市更新。

  常态化的城市更新,就是更符合城市发展规律的更新。如果把城市看作生命体的话,这意味着,首先城市不能停止更新,只要停止更新,生命力就不复存在。其次,这样的更新是持续的、小规模的、渐进式的,发生在“细胞层面”的更新。同时,常态化城市更新还意味着在整个城市的全生命周期里它持续的时间更长。比起高速增长,常态化发展要求我们面对更为长远的问题。

  因为强调常态化、渐进式发展,所以城市更新必然要面对新旧关系的问题。城市的本质是人类给自己创造的宜居宜业空间。所以城市的一切,不管是当下所造的东西,还是成为历史记忆的东西,都为了人的需要而存在。我们不能把历史文化遗产理解成现代化生活追求的负担,相反,它是现代化生活的组成部分。现代化本身就包含着对历史的尊重和传承。

  城市更新的过程中,我们不能把已经存在的东西看作很短时间内要消亡的对象,而要作为相当长一段时间需要留存的对象。城市对自己的文化遗产重不重视,不取决于历史有多长。不是说历史悠久才保护,历史较短的就不保护。城市的每一段过往都留下了痕迹,都会成为明天的历史和后代的遗产。

  对于建成的文化遗产,其使用价值会随时间推移逐步减弱,直至归零。但是文化价值会随时间推移逐步显现,直至无穷。因此,在使用过程中,一方面要让使用价值的减弱变慢一点,另一方面也不能因为过度使用,造成文化价值的丧失。文化遗产保护实际上就是维护的问题。我们要做的就是在使用中延续它的寿命,同时不因为使用而损害其文化价值。

  文化遗产本身是活的,其中一定有人的活动,也一定有人的感情。所以,文化遗产才会成为乡愁的主要对象。这一乡愁跟每一个具体的人相关。只要有人对它有感情,只要有人觉得应该保护,你就要尊重它。不能说我跟它没有感情就不管,更不能说这种感情不值得尊重。历史文化遗产的价值,只取决于第一是否有很多的积极意义在里面,第二历史是否足够长,第三是否具有足够的代表性。

  在实际工作中,目前的一些法规政策和机构,都是在大规模城市建设中逐步建立的,很多内容可能并不适合今天的发展阶段,所以一定要改革。针对常态化的城市更新,设计专门的法律、制度及管理机制。

  文创产业发展需要高规格协调机构

  强荧  上海市文化创意产业推进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

  上海文化创意产业是在2010年开始大规模整合。上海文创办作为一个协调机构,对上海文创产业发展起到了综合协调指挥作用。2017年年底,上海出台了“文创50条”,由上海市委市政府联合发布,其中有很多亮点,比如,经过认可的文创企业可以和高新技术企业等同,享受减免税收50%的政策,企业上市的条件比之以往也有所放宽。

  文创园区建设方面,上海根据“三不”原则进行改造。不改变土地性质、不改变产权性质、不改变建筑外貌。目前,上海文创园区已经到了4.0版本,原来1.0的时候搞拆除改建,2.0的时候强调把无效资产变为有效资产,3.0就是让有效资产变成高效资产,4.0意味着更高规模的融合发展。

  文创产业要可持续发展,第一靠政策,第二靠龙头企业。文创产业发展要坚持四大要素:一是国际视野。如果没有这一视野,产业发展的方向就未必正确。二是传承创新。所谓创新,一定是在传承的基础上,不能割裂中华文化,不能割裂地方文化。三是多元资本融合。上海每年通过项目资金扶持,无偿资助近400家中小微企业。四是领军人物。有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文创产业,领军人物决定了这个企业或项目的水平。

  除了这些,文创产业发展成不成功,还取决于老百姓的幸福指数有没有提高。因此我们提出,文创园区要变成“社区会客厅”。比如上海长宁区番禺路、幸福路一带,有一条企业走廊叫幸福里,虽然只有短短几百米,但里面形态多样,有书店、餐饮店、咖啡店、手工店……如今已成为周围居民会客、休闲的重要场所。此外,我们也会在园区内尝试一些新的探索,比如园长制、路长制。今年,还准备推出文创服务券,帮助园区内企业降低运营成本。

  推动广州文创产业发展,一是要明晰产业导向,二是要培育龙头企业,三是要完善产业政策。政策不能仅仅为了好看,而要发挥实际作用。比如把政策分解成独立项目,让每个责任部门具体落实。

  总的来说,文创产业可以用八个字来概括,只要有心,就能创造。心是一座桥梁,可以把不可能变为可能。既要有政策,又要让所有老百姓都来参与,这是文创产业发展的未来方向。

  广州要在“人文湾区”中发挥独特作用

  荣跃明  上海市社科院文学研究所所长

  今天,文化之于城市发展的作用发生了变化,跟其他领域的关系也发生了变化。

  一是它原有的举旗帜、聚人心的功能仍然存在。二是文化产业是否繁荣,对城市经济的影响很大,是重要的城市经济形态之一。三是城市发展集聚这么多人群,人与人之间能不能和谐相处,跟文化发展关系密切。四是城市在更新改造中,出现了景观化趋势,景观成为展现城市文化的重要手段。所以说,文化与城市发展的方方面面都有着很强联系。

  首先,城市发展的动能转换,要依靠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意。文化创意跟文化产业发展高度关联。没有高度发达的产业形态,文化创意不可能成为城市发展的驱动力。同时,技术变革,对生产方式、产业结构产生了深远影响,原来的文化工作,都以文化事业为主。如果要发展产业形态,就要同新技术发生关系,在管理上突破条线分割,以跨出去的姿态,促进要素流动。

  其次,随着主要社会矛盾的变化,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体现了对生活品质的更高要求。因此,消费领域出现的新趋势是文化消费引领消费升级,高品质需求迅速扩张。高品质需求实际上是一般物品和文化消费复合的消费行为。

  再次,城市更新的内涵有了新的内容。保护城市文化遗产,更强调空间利用,通过赋予新的功能展示历史文化价值。空间的景观化和功能复合化,是城市文化发展的一个新特点。

  当前,实现粤港澳大湾区一体化,关键要靠文化融合。粤港澳大湾区是一个统一的文化区域,有共同历史记忆、文脉和遗存。当然,香港、澳门由于近代以来的特殊历史,具有一定的差异。但差异产生文化多样性的同时,兼具整合一体的可能。

  广州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应该在大湾区文化融合上有所作为,体现其独特价值。前提是首先实现公共服务、文化设施的共用共建共享。

  文化+商业赋予城市空间新的可能

  张斌  瑞安房地产、中国新天地执行董事

  在城市更新过程中,文化承载着历史并抒写未来,是一座城市的精神标签。文化保护正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有观点认为,为了保护文化应该舍弃商业发展。我们认为,每一座建筑都有它的功能,住宅、酒吧、博物馆……各有不同的功能。如果为了保护文化,把所有的建筑都做成博物馆,对一个城市来说并不是有利的。文化传承与商业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只有保护文化与发展经济融合发力,才能为城市发展带来活力。

  在这里,我们强调的是长期视角和整合视角。既要长期地去看,也不能只看产品而忽略内容,因为内容恰恰是其中最重要的东西。在早期的时候,人们想到城市更新,更多考虑的是商业方案,怎么把文化遗产保留下来,怎么把最新的商业和生活方式引进来,怎么把这个区域打造成为一个商业地标。逐渐地,我们认识到只有商业内容是不够的,于是做了很多文化方面的探索。

  所以,我们的很多做法并不局限于房地产开发的思路,而会更加关注文化氛围的营造。这意味着,所有公共空间,无论一条街、一处院落,还是一座公园,在一个项目中都会承载一定的文化氛围,达成与周边社区的和谐共生。当然,它需要我们潜下心来研究细节,在系统运营部分投入更多精力。

  对“城”“市”“人”这三者关系的把握,贯穿于我们的理念和策略之中。从活力空间的角度来说,我们希望公共空间能像黏合剂一样把人的居住、工作、娱乐、生活等需求整合在一个场所中发生。从空间活力的角度来说,我们把每个项目都看作一个生态系统,让不同要素整合起来、发生互动。在这一过程中,我们的角色也更多地转变为活力空间的开发者、经营社区的运营者、创新经济的培育者和产业生态系统的构建者。

  广府文化是广州发展文化产业的长板

  李康化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传播学院副院长

  以文化产业发展推动城市活力的实现,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着手:

  第一,从全局发展中确立自身定位。广州处在粤港澳大湾区的框架中,其发展活力的释放,取决于它所扮演的角色。就文化产业发展而言,补短板固然重要,但更关键的可能还是扬长板。从文化发展的角度来看,每个城市都应该扬长板、找合作,最后形成协同效应。

  长板可以用两句话来概括,要么在高度上是第一,要么在角度上是唯一。第一当然是优势和长板,如果不是第一,从某一个角度说具有唯一性,也是长板。绵延千年的广府文化就是广州的长板。推动广府文化出新出彩,就是广州文化价值的独特体现。

  第二,从场景营造中激发城市活力。今天的广州已经是一座步入后工业时代的城市,它不仅是国际商贸中心、综合交通枢纽,更是承载生活记忆,催生想象力、创造力,孕育文化创新、引领文化潮流的地理空间。

  城市活力与文化场景彼此关联。有场景,就有活力;有活力,场景就更容易打造出来。打造文化场景,需要四个要素,一是文化设施,包括博物馆、美术馆、咖啡厅等等。二是文化人口。文化产业发展需要文化人口,这两者的关系非常密切。三是文化活动。四是文化价值观,比如多元包容的城市精神。同时,内容上要注重对传统文化的提炼,处理好与本地居民的关系;机制上要有机组合不同要素,平衡各方利益。

  第三,从社会需求中引领产业发展。文化产业是以产业为载体的文化创新与资源整合,以资本为动力的创意行为,以服务为形态的生产方式,以产权为规则的交易模式,以内容为主体的生产体系。广州要发展哪些文化产业,必须在社会需求中进行考量。当下的人工智能、区块链和云计算、大数据,是未来引领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就广州文化产业发展而言,一是要创新发展。就是结合新技术、新要素。二是要集聚发展。但不是所有文化产业都适合集聚发展,要根据产业形态具体分析。三是要融合发展。特别是利用“互联网+”和“文化+”,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之间的混合,孕育新业态、新模式。四是要开放发展。要有全球视野,有开放平台,这方面广州本身有很强的优势。五是要协调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一定要协调发展,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以社会效益为先。综合起来,广州文化产业发展应该做到心中有一面旗——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手中有一把尺——考虑社会效益;眼中有一杆秤——以人民为中心;脚上有一双鞋——接地气。

  影像资料使文化记忆更加完整

  张景岳  上海音像资料馆研究馆员

  在城市文化保护方面,珍贵的影像资料有其他资料不可替代的作用。很多历史人物和事件,单纯靠静态的照片是反映不出来的,比如海派京剧名角的动作与神态,体育比赛中运动员的身姿与赛况……这些历史上发生的故事和瞬间,只有通过影像才能呈现生动形象的画面。

  目前,文化保护的主要对象是建筑,但是有了历史影像的补充,人们才知道,原来这里发生过这么重大的事件,有这么多历史名人曾在这里居住生活,那么这栋建筑一下子就有了生命。比如,上海外滩的和平饭店,当年是沙逊大厦华懋饭店,我国著名外交家顾维钧就在此进行过多场外交活动。上世纪三十年代有“远东第一高楼”之称的国际饭店,是中国人自己出资、匈牙利建筑师邬达克设计的一座地标性建筑,1936年好莱坞华裔影星黄柳霜首次回国就入住这里。在那段保存的影像里,黄柳霜进饭店之前,还身穿当时新式的欧美套装,从饭店出来后便换上了时髦的旗袍。影像的留存,使这栋建筑的历史有了更为完整的呈现。

  文化有雅有俗,企业文化也是其中的组成部分。现存的许多珍贵影像,把镜头对准了当年的银行、百货大楼等商业地标。上海的南京路车水马龙、商业繁华,广东人曾在这里开办了先施、永安、大新、新新四家百货公司,每一家都有新的创新。比如先施首创“明码标价”的经营模式,永安公司提出“顾客永远是对的”。新新百货自行设计、装备了上海第一个由中国人创办的广播电台,因为电台房子的四周用玻璃隔断,也被人称作“玻璃电台”,大新百货率先装上了手扶自动扶梯……企业家的创新精神,透过一段段影像画面变得鲜活起来。

  今天,我们谈及历史文化保护,完整性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保护前提。如果没有当年的珍贵影像,我们的文化记忆就会不完整。因此,文化保护不仅要注重实物保护,如实体的历史建筑;还要加强影视音像资料的保护,因为它们见证并记录了城市发展。对于今天的出版、教育、科研等文化领域来说,这些影像资料的帮助仍然不容小觑。

上一篇:一轴四重城廓历史全貌应恢复
下一篇:阜阳市金种子雕塑公园暨金种子生态产业文化园开园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