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窑举行系列活动迎“文化和自然遗产日”
389 2020-06-18
“同时,把公司的行政职能全部剥离后,楼宇还将逐渐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区域。”赖惠能认为,依托互联网技术,打通整个楼宇产业链,今后,楼宇将肩负起工业园区、生活区、党建系统、行政配套等功能,建立楼宇生态圈,最终达成“自由人的联合体”。
而在浙江省工业与信息化研究院副总、经济师梁靓看来,未来城市发展定位的关键是文化引领,“这决定了城市未来的产业结构,而产业结构决定了这个城市的高质量发展。”
“要带动产业发展,其中一个角度就是要探讨文化如何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梁靓介绍,浙江整体经济发展于以量取胜的块状经济,整体产业价值链比较低端,目前遇到了发展瓶颈,“想要转型升级,就要往价值链更高端发展,即与数字技术融合。”
此外,在浙江打造未来社区的建设过程中,梁靓提出,江干区可以引入工业领域“数字孪生”的概念,进一步探索如何更好地把数字技术融入社区,准确了解社区中家家户户的情况,为社区居民,尤其是老人们提供更好的服务。
图:研讨会现场(供图/浙江省钱塘江文化协会)
培育特色文化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文化是一个城市独特的印记,文化产业是城市的核心竞争力。浙江省广电集团原总编辑程蔚东围绕节展活动、影视文化及文化创造三方面,指出“城市要高质量发展,必须在文化上有所建树。”
以杭州动漫节、印象西湖、戛纳电影节等节展活动为例,程蔚东建议,江干区应将节展活动作为城市高质量发展的载体,精心策划筹办,形成一定的知名度。以《温州一家人》《鸡毛飞上天》等深入人心的影视作品为例,程蔚东认为,江干应挖掘土生土长的地方题材,比如进一步保护和弘扬夏衍文化。此外,“在经济社会现代化发展的当下,现代理念意义上的新文化创造,对于江干来说也非常重要。”
在节展活动的策划方面,浙江省社科院研究员徐吉军也提出,江干可以以四季青服装市场为核心,举办女装文化节,引领产业升级,同时,也要利用好自身的历史文化资源,提炼、开发和旅游、产业相关的文化产品。
“城市文化空间的打造,需要一个良好的空间载体来承载。”浙江传媒学院协同创新中心秘书长史征建议,江干要把具有杭州特色的文化产业打造为一个文创综合体,以填补杭州文创地标的空白。同时,史征还指出,在影视产业快速发展的当下,江干所在的之江文化产业带应对标国际,引入现代电影工业体系模式,发展后期制作等高科技、高水平、集聚化的电影产业。
建设之江文化产业带,是省委、省政府实施“大湾区、大都市、大花园”战略,推进文化浙江建设、打造全省万亿级文化产业做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产业带将重点发展数字文化、影视产业、现代演艺、艺术教育等行业,打造“互联网+”数字文化产业中心、影视产业集聚中心和中国演艺娱乐中心。
对此,浙江文化产业促进会秘书长刘凡力认为,文化产业的方向是发展数字文化,江干区需要头部企业来带动之江文化产业带的发展,在大花园建设中,江干还可以作为数字唐诗之路创造驿站总部,引领文化旅游创新,同时还能通过打造优秀的文创项目吸引文创银行投资加码。
文化建设推动城市“有机更新”
城市要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旧城区的“有机更新”。借用美国著名城市规划师、作家简·雅各布斯在《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一书中的观点,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杭间认为:“城乡变化考虑的是人的尺度,而人的尺度则通过社会的基本细胞社区来建立。”
杭间提出了社区4.0概念,在推进城市“有机更新”过程中,社区的建设还可以结合文化建设、公共艺术建设,“比如,可以建立艺术走廊、新概念数字图书馆等,以文化、公共艺术的方式介入社区生活。”
“江干作为杭州未来的行政新区,可以借鉴雅各布斯‘街道眼’的概念,打造城市最有活力的公共生活场。”杭间认为,围绕城市行政核心区,江干还可以以夏衍文化为出发点,发展戏剧博物馆群,形成星罗棋布的小型瓦舍。此外,还要将传统工业与现代时尚业相结合,形成独具江干特色的文创产业。
对于这一观点,梁靓也表示认同,他提出城市的“有机更新”离不开当前低散乱小微企业的统一整治规划,而小微企业的入园则涉及到原有老建筑的闲置,通过改造更新再利用才能将老建筑的文化元素保留下来,“未来,城市的‘有机更新’还将辐射到周边乡镇”。
听完专家们的观点,江干区委常委、宣传部长许莺燕表示受益匪浅,她表示,江干区前期规划主要围绕会展、设计、数字和传统文化四方面发展文创产业,接下来,江干要挖掘自身特色,扛起钱塘江文化大旗,推动文化从“无形”到“有形”,与周边城区形成差异化发展,比如从电影产业、服装产业、网红经济及楼宇经济等寻找突破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