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老重庆梦回民国街 腾讯网13个地方站采风民国街
1556 2018-10-17
洪崖洞 摄/彭镛
日前,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公布了“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我市武隆区、巫山县榜上有名。
全力打造旅游业发展升级版,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近年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紧扣“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的目标定位、“行千里·致广大”的价值定位,把发展全域旅游作为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推进优质旅游发展的总抓手,以提供优质旅游产品为中心,以融合发展为主线,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构建起全域旅游发展新格局。
示范先行
打造旅游业发展升级版
今年,武隆区接龙乡村民徐德文家里的民宿给他带来了不错的收入。“夏天还没到,6家重庆主城的客人就把房间预定好了,吃住3个月,一共赚了3万多元。”徐德文乐呵呵地说。
一入夏,和接龙乡一样,武隆区大大小小乡镇住满了游客。近年来,武隆区提出了“深耕仙女山、错位拓展白马山、以点带面发展乡村旅游”的旅游发展总体思路,使全域旅游布局不断优化。今年1至6月,全区乡村旅游接待游客472.23万人次,综合收入9.4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3.85%和17.58%。
武隆区的全域旅游,可谓我市全域旅游发展的一个样板。在近日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公布的“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上,武隆区和巫山县一起成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旅游业是国民经济和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全域旅游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新方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发展全域旅游,路子是对的,要坚持走下去”。
“近年来,重庆把发展全域旅游作为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推进优质旅游发展的总抓手。”市文化旅游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全域旅游的决策部署,推动我市旅游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2017年底,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全域旅游发展的意见》;2018年5月,我市召开了全市旅游发展大会,并成立了以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的市旅游经济发展领导小组,构建了“1+16”旅游发展政策体系,设立5亿元全域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全市38个区县均成立了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把旅游业发展作为“一把手工程”加以推进。
同时,武隆、巫山、渝中、万盛、大足、南川、奉节、石柱8个区县被文化和旅游部列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创建单位。在此基础上,我市积极推进市级全域旅游示范县8个、示范乡镇50个、示范村68个示范创建,全力推动我市旅游业由景点旅游向全域旅游转型发展。
深度融合
打造高质量旅游精品
穿楼而过的李子坝轻轨、空中城市交通——长江索道、亚洲第二长坡地大扶梯……近年来,重庆日益成为全国游客的关注焦点。
根据世界旅游及旅行理事会(WTTC)发布的报告,重庆连续两年位列全球发展最快的10个旅游城市榜首。2018年,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4343.5亿元,同比增长31.3%。今年1—6月,全市实现旅游总收入2552.92亿元,同比增长32.71%,呈现出“井喷式”增长态势。
“挖掘新潜力、激活新要素、集聚新动能,唱响‘山水之城·美丽之地’品牌,在特色上下功夫,一直是我市文化旅游工作的重点。”市文化旅游委相关负责人称。
事实上,发展全域旅游,打造旅游业发展升级版,重庆手里有“五张好牌”。全市旅游发展大会指出,要打好三峡、山城、人文、温泉、乡村“五张牌”,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
在打好“三峡牌”上,我市将印发实施《“大三峡”旅游一体化发展实施方案》,加快编制《“大三峡”旅游一体化发展规划》,实施旅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等八大工程,突出品牌打造,加强区域协作,推进“大三峡”旅游一体化发展;在打好“山城牌”上,我市将推进主城区“山城步道”建设,特别是解放碑-朝天门及周边区域山城慢行步道的建设和提升;在打好“温泉牌”上,我市将全面启动温泉国际高端产品研发、示范基地建设等工作,提升温泉与气候养生产品品质,打造“世界温泉之都”品牌和气候养生国际旅游品牌;在打好“人文牌”方面,我市将依托重庆地域文化资源,加快推进历史建筑、文物建筑和传统风貌街区保护修缮,利用文物遗迹、人文场馆开展文化旅游;在打好“乡村牌”方面,我市将大力开发景区带动发展型、特色产业支持型、高山避暑纳凉型等特色乡村旅游项目,助推乡村振兴和旅游扶贫,重点建设100个特色旅游镇、1000个特色旅游村,培育10000家乡村旅游规模经营主体,打造100个乡村休闲体验基地。
“我们把这‘五张牌’作为全市文化旅游发展的主战场,确保每张牌都有特色、有亮点、有影响,并把‘五张牌’深度融入大都市、大三峡、大武陵三大特色区域旅游目的地中,突出特色、区域联动、精准发力。”市文化旅游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全民参与
精心培育全域旅游品牌
江山红叶醉、巫山云雨飞……7月8日,我市“晒文化·晒风景”大型文旅推介活动之巫山篇精彩上线,讲述了巫山县龙骨坡遗址、大溪文化遗址、神女峰、小三峡猕猴、红叶等自然人文历史故事,作品与短片一经《重庆日报》、重庆卫视等媒体刊播即刷屏朋友圈,引发传播热潮。
发展全域旅游,离不开旅游品牌的塑造与推广。今年3月至8月,在“双晒”活动中,我市各区县精心策划“书记晒文旅”“区县故事荟”“炫彩60秒”3件媒体产品,利用生动的视频、优美的文字、精彩的图片,深入挖掘、提炼,展示各区县的厚重历史文化和优质旅游资源,全方位推介重庆之美,吸引了大量的海内外人士关注、观看。为增强互动,“双晒”活动还开启了“点赞”投票,一时间,为家乡文化旅游助力点赞的热潮在巴渝涌动,热度持续不减。
“‘双晒’活动晒出了重庆的山水颜值和人文气质,传递了城市文化精神,晒出了媒体融合传播的巨大影响力,真正实现了全域旅游‘全民参与、全民共享、全民传播’的良好效果。”市文旅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除了“双晒”活动,近两年来,市文化旅游委还与抖音、头条等新媒体平台合作,引导市民游客积极参与重庆旅游形象传播,反馈旅游体验,实现多向互动。2018年,重庆在抖音平台的城市形象短视频播放量超过113.6亿次,位居全国第一,重庆旅游的美誉度和影响力不断提升。
市文化旅游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我市将深入总结推广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经验,继续加大全域旅游示范创建力度,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上下功夫,坚持以品牌营销为抓手,不断提升重庆旅游品牌的传播力、影响力,精心塑造重庆“山水之城·美丽之地”新形象。
武隆仙女山度假区
武隆
构建全域大格局 打造旅游升级版
武隆风景优美,生态环境极佳,是全国少有的同时拥有“世界自然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全国首批全域旅游示范区”4块金字招牌的地区之一。
近年来,武隆区先后下发了《关于加快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的意见》等促进全域旅游发展的综合指导性文件,形成了一个行政部门统筹、两个度假区管理委员会分片负责、一个公司经营的全域旅游管理体制,形成了全域旅游齐抓共管的局面。
通过全域旅游的深入推进和全面带动,有力地促进武隆贫困人口迅速脱贫增收致富,现有3万余户近10万名农民靠旅游吃饭,实现“旅游做到哪里,哪里的老百姓就脱贫致富”。武隆旅游扶贫案例入选“世界旅游联盟旅游减贫案例2018”。
巫山神女景区
巫山
狠抓全域旅游 推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2016年,巫山县成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为促进全域旅游发展,该县第十四次党代会确立打造旅游战略性主导产业,将巫山建成国际知名现代化旅游城市;县委十四届三次全会提出实施“全域旅游行动计划”。同时,该县出台全域旅游三年计划,编制全域旅游发展规划。
围绕“神女恋城·红叶巫山”总品牌,巫山打好三峡牌、神女牌、红叶牌、云雨牌、脆李牌,打造了小三峡5A级景区、国家森林公园、湿地公园等一批核心景区。五里坡自然保护区正在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神女景区南北水陆大环线全线贯通,小三峡加速形成东西水陆大环线,打造25个乡村旅游示范点,培育星级农家乐153家。2016年至2018年,巫山接待游客从1100万人次增长到1598万人次,年均增长24.3%。
渝中千厮门 摄/彭镛
渝中
老重庆底片 新重庆客厅
渝中区是重庆的“母城”,是重庆“山水之城·美丽之地”的核心承载,孕育了巴渝文化、统战文化、抗战文化、红岩精神等,展现着“老重庆底片、新重庆客厅”的魅力神韵。
近年来,渝中区全面深化“旅游+”战略,深度挖掘历史人文资源,生动讲述渝中故事,彰显“母城”内涵。一方面加强传统民居风貌、历史街区的保护和恢复,留存历史记忆;另一方面积极打造地标性时尚都市景观,营造摩天大楼与斑驳旧居、繁华商圈与老街小巷、时尚潮流与怀旧风情和谐共生的包容、开放的大都市氛围。
在重庆建设国际知名旅游目的地过程中,渝中区发挥根基性、形象性和核心性的地位和作用,突出自然本底和人文本底,促进文商旅城深度融合,打造“宜居、宜业、宜游”都市型全域旅游样板。
万盛龙鳞石海
万盛
创建全域旅游示范区 助推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
万盛经开区自成为首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以来,加快推进创建工作,近3年游客数量年均增幅达32.57%,2018年接待游客2207.13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145.9亿元,旅游业增加值在地区GDP比重达18.5%。
该区成立了党工委书记任主任的区全域旅游发展委员会,明确将旅游业作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支柱产业。同时,万盛经开区着力丰富旅游吸引物,打造了拥有吉尼斯世界纪录的梦幻奥陶纪天空悬廊、国家5A级景区黑山谷·龙鳞石海、青山湖国家湿地公园、万盛石林国家地质公园等国家级旅游吸引物8个,建成旅游街区、村落、农业庄园等25处,获国家级称号15个,全域旅游发展走在重庆前列。
石柱云中花都 摄/江华
石柱
突出康养特色 深化旅游扶贫
近年来,石柱县积极对照《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导则》,不断加强全域旅游治理体系、制度设计,积极推动产业融合发展。
该县打造了旗山风情街、上河街等旅游特色街区,黄水市级特色小镇、冷水康养特色小镇、中益民宿旅游小镇等特色旅游小镇,实现景城融合;以“一歌一舞一服饰”普及推广为核心,以文化旅游景区建设、文化旅游节会举办为引领实现文旅融合;依托黄连、莼菜、辣椒、土家山珍、天麻等特色资源,培育打造康养美食体验店60个、康养名店10个,实现商旅融合。该县还创新实施旅游收益扶贫模式,有效带动贫困户2000余户,户均增收5000元。
2018年,石柱县接待游客1062.53万人次,创旅游综合收入64.81亿元,同比增长29.21%。
南川黎香湖
南川
打造特色品牌活动 共享旅游发展成果
近年来,南川区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把旅游发展与乡村振兴、脱贫攻坚结合起来,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结合起来,实现全面共享旅游发展成果。
南川区现有5A级景区1个、3A级景区7个、国家喀斯特生态公园1个、国家湿地公园1个。围绕培育赏雪滑雪、山地运动、中医药养生、避暑休闲、禅修文化“五大特色”旅游产品,该区引进良瑜国际养生谷等八大旅游综合体并逐步开工建设;建成重庆梅园、神龙峡冰泉水乐园、花芊骨、金佛山药用植物博览园等一批精品景区,推出“十二金钗大观园”乡村旅游品牌,并打造了川军抗战实景演艺、金佛山旅游文化节暨杜鹃花会、金佛山冰雪节等节会活动。
宝顶新景区
大足
丰富旅游产品供给 做大做强景区龙头
大足区旅游资源丰富,大足石刻享誉海内外。近年来,大足区以“世界遗产、创意文化和美丽乡村”三大旅游品牌为抓手,全力做大做强大足石刻景区和龙水湖景区两大“龙头”。同时,大足区还建成大足印象、昌州古城、南北宋街等历史文化街区和“三馆一中心”等城市旅游功能区和天醉园、芳香产业园、五金博物馆等产业集聚区。建成世界文化遗产博览园、五金博物馆、罗庄·荷花山庄、原乡·大足、棠香人家、老家·观音岩等景区、景点,打造了大足石刻国际旅游文化节、龙水湖环湖半程马拉松及系列乡村旅游节会等多产业融合发展的品牌赛事、活动。
2018年,大足区接待游客突破2147.65万人次,同比增长21.56%;实现旅游总收入101.08亿元,同比增长43.67%。
奉节天坑 摄/王传贵
奉节
全域旅游统领 推动文化旅游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奉节县着力保护好利用好“生态”“人文”两大优势,突出全域旅游统领,倾力唱响“三峡之巅,诗·橙奉节”核心品牌,全力打造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长江三峡第一旅游目的地。
该县树立“全域景区化”理念,把全县当作一个开放式大景区来打造,让全域资源成为全域景观。布局40平方公里县城旅游集散中心,白帝城·瞿塘峡、天坑·地缝两大核心景区,大白帝城、九天龙凤、官帽山三大旅游示范区,形成“一心两核三片”发展格局,逐步实现设施、要素、功能的优化配置。同时,创新市场主体,组建赤甲旅游集团,专门负责全县文化旅游开发运营管理,实现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经营。2018年,奉节县接待游客数量达1842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0.2亿元。
盛志信 庞遵萍 图片除署名外由市文旅委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