批阅群众来信应作为一门必修课
3047 2019-06-02
胡耀邦同志在领导工作中有一个极为务实管用的创举,就是持之以恒地抽出时间,亲自批阅大量群众来信。他强调指出:“每个领导干部平均每天都要看一两封有典型意义的群众来信,首长的秘书不能借口爱护首长而任意扣压。”(据《北京日报》)
作为中央首长,工作可谓日理万机。但是,胡耀邦依然能够持之以恒抽出时间,亲自批阅大量群众来信,并且强调“每个领导干部平均每天都要看一两封有典型意义的群众来信”,这既是一种率先垂范,更具有很强的现实指导意义。
“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党的执政理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因此党政官员必须坚持做到“民之所忧,我之所思;民之所思,我之所行”。群众有了诉求,就会想到党委政府、党政官员,便会选择写信、留言等方式向党委政府提意见、表诉求。为民,首先要知民。因此,领导干部坚持每天必看群众来信,也正是接触群众,走近群众,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所急所需所盼的一种重要方式。同时,也是广开言路、开门纳谏,打造阳光政府、亲民政府的现实需要。正是通过批阅人民来信,耀邦同志从一个重要渠道及时了解到党内和社会上存在的重要问题,并帮助老百姓解决疾苦。而人民群众则通过耀邦同志以及各级领导干部对他们写信所反映问题的高度重视和积极解决,感受到了党的关怀和党组织的温暖,实现了官民政民之间的良性互动。
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狠抓落实,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做好群众工作,特别是群众来信来访工作,更加需要务实,要认真对待群众的每一封来信,认真办理群众反映的每一个问题,并以民生工作的新成效取信于民、造福于民。耀邦同志真正是身体力行,不论是在出访之前,还是在中央重要会议的间隙,乃至在下基层视察的飞机和火车上,他都要挤出时间来批阅人民来信。耀邦同志还要求相关地方和部门,及时报告人民来信的查实情况和处理结果,如果来信所述与事实不符,也应据实说明。而相比之下,我们有些领导干部,常常会借口忙而怠慢或漠视群众来信,不愿意花时间去看和批群众来信,更不用说会一抓到底地去落实了。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群众中蕴含着无穷的智慧,群众中也有着无尽的需求。当年身为中央领导人的胡耀邦同志,以及历任党和国家领导人,都一再提醒并身体力行亲民爱民理念,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访民生、察民情、解民忧。当然,看群众来信也是一种间接的听民声知民情的方式。无论在什么时代,都不能抛弃、不能放弃。
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群众的来信,再普通,也不能怠慢;民生的问题、群众的利益,再细微,也不能忽视。但是,令人遗憾的是,个别领导干部,对此却不以为然,不当回事,认为都是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不必太重视,无需太在意,导致群众辛辛苦苦写的人民来信,被扔进了垃圾桶和废纸娄,可是,就在这“扔”的过程中,“扔”掉了民心,也“伤”透了民心。有些干部,看似做了很多轰轰烈烈的大事、要事、工程、项目,但是,由于其失去了民心,也只会让老百姓在背后戳脊梁骨,甚至还可能使根基不稳。
当然,看群众来信,不是简单的翻翻;批阅群众来信,也不能变成简单的批转。而必须立足于了解情况、熟悉问题,以及对问题的落实和解决。这就要求我们要以认真的态度来对待之,同时要切实加大督促检查力度。尤其是对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民生问题,更要特别上心,坚决做到批一件抓一件成一件,切忌忽悠百姓、糊弄群众。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群众工作也要与时俱进。在信息化的今天,群众可能很少再去写纸质的信,而更多的可能采用网上写信、留言、发帖了,这就要求我们各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要养成常上网、善用网的习惯,每天必须抽出一定的时间上网浏览网民留言、回复网友提问,并且要带着一颗真心,怀着一份真情,真诚对待每一位网民。对于网民反映出来的一些涉及他们切身利益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要及时批示、分送,并责成相关的部门及时地进行核实和处理,帮助这些问题得到实际解决。只要领导干部对“网言网语”有真诚、宽容的心态,善于集中民智,善待官兵的挑刺,就能及时了解基层官兵的所盼所难,从而改进工作,推动工作,并赢得群众的信任理解支持跟随。
【本文选自“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七一社区” ,点击查看原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