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PP先发优势凸显 PPP概念股分析(3)
1863 2016-09-27
近期,,资产证券化产品销售日益火爆。业内人士认为,低利率时代的到来,高回报的固定收益类产品越来越少,资产证券化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逐渐增强。“资产荒”的延续,机构资金在寻找投资标的,证券化产品有望持续火热,推动多样性的创新提速。同时,非传统基础资产渐渐被纳入了证券化范畴,如近期京东金融发行“京东白条资产证券化”项目将于深交所挂牌,BSP票款债权资产支持、跨境应收账款等资产证券化产品出现在市场。
今年5月批准年内新增5000亿元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规模,WIND数据显示,截至目前,2015年信贷资产证券化规模约为2100亿元。券商分析认为,大型商业银行信贷额度充裕,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动力不足。
配置需求旺 资产证券化产品热销
“从6月份开始,证券化产品就开始热起来了,以银监系主导的资产证券化产品(ABS)为例,6月份之前发行14款产品,而6月份至今发行50款产品。发行剧增的背后也反映此类产品的热销,机构加大了配置。”某商业银行人士表示,9月京东金融发行8亿元的京东白条应收账款债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获得1.5倍的超额认购,从中可以窥见机构对证券化产品的热度。同月招商银行(行情600036,咨询)发行了规模40.5亿的个人住房按揭贷款资产支持证券各档期的证券均获得超额认购,其中主力品种优先A-3档证券超额认购达2.43倍,参与认购的投资者包括银行、券商、基金、资管等十多家金融机构。
WIND数据显示,自2015年8月份以来,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银监系主导的资产证券化产品(ABS)发行26款,共计约1060亿元,证监系主导的资产证券化产品(ABS)发行42款,共计约363亿元。我国现有的资产证券化产品主要包括银行信贷资产证券化、券商资产证券化(ABS)和交易商协会主导的资产支持票据(ABN)三种类型。2012年—2014年末,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总额3170.2亿元,资产证券化产品(ABS)发行总额174.9亿元,资产支持票据(ABN)发行总额104.2亿元。多名银行人士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目前市场流动性充裕,资金都在找投资,尽管证券化产品目前量还不是特别大,但机构都在配置相关产品,寻求资产配置的平衡,证券化产品认购火爆。恒泰证券表示,低利率时代的到来,高回报的固定收益类产品越来越少,资产证券化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力逐渐增强。
从需求端来看,历经6月股市的大幅调整后,单边上涨的行情结束,配置于权益性资产的资金开始流出,社会预期回报率逐步下降。兴业证券(行情601377,咨询)认为,金融机构寻求优质资产配置需求旺盛,进一步提高了对固定收益类产品的需求,特别是信用类资产、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价值提升。从供给端来看,银行对降息预期发生变化,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的动力提升,下半年供给可能加速。同时,银行负债端稳定性下降,有通过资产证券化出表降低资产负债期限错配的动力。某外资银行战略研究部人士认为,由于直接资产负债时间较长,商业银行为了平衡自身表内结构,调整收益成本期限,通过资产证券化手段买入或转出信贷资产。部分券商报告称,由于资产荒的持续,资产证券化价值抬升且资产安全性较高,专户、券商资管、自营等投资者可加大配置。
基础资产扩围 多样性创新提速
“银行间资产证券化市场出现两个新的现象,一是农商行等中小银行开始涉及原来没有做的业务,如江南农商行发行个人住房抵押贷款资产支持证券,该产品为全国第一单农商行RMBS;二是长城、华融等几家资产管理公司加速发行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这些产品的基础资产主要是经过重组后的不良资产。”业内人士向中国证券报记者说,资金充裕,而投资端资产匮乏,资产证券化也开始回暖。9月份,国开行发行规模约233亿的信贷资产支持证券,10月招商银行获得400亿元个人消费贷款资产支持证券额度。江南农商行、,咨询)研究报告认为,RMBS发行节奏加快,或与银行间资产支持证券发行利率下降和银行调整资产久期结构有关。
除传统的信贷和住房抵押贷款等资产的证券化以外,证券化产品基础资产的范畴也在慢慢扩大,不同的市场主体开始研究开发不同的产品,陆续出现新产品的创新和尝试,其中包括物业费资产支持证券(ABS)、巨灾债券,两融资产证券化等。在近期交易所挂牌转让产品中,基础资产包括信托受益权、电力上网收费合同债权、供热合同债权和小贷资产。日前,上交所市场开创国内资产证券化市场上的多个“首单”,包括国内首单以企业贸易类应收款为基础资产的证券化产品、国内首单证券公司融出资金债权资产支持证券、首单交易所挂牌的公积金贷款资产支持证券。在基金业协会备案中,基础资产囊括租赁资产、小贷资产和应收账款等多种类型。据了解,近期有多款BSP票款债权资产支持专项计划取得基金业协会备案确认函。招商证券孙彬彬表示,作为航空公司发起成立的资产证券化产品,由于其并不为大众所熟知的基础资产类型而受到市场的关注。伴随着银行不良率上升,预计不良贷款证券化在不久的将来也可能会付诸实践。此外,在利用证券化化解地方债务问题方面,市场也展开了很多讨论。
在发行人方面,除了大型银行,越来越多的小型、汽车金融公司、租赁公司和一些非金融机构加入进来,将资产证券化作为融资渠道。“行业内关于资产证券化的活动和培训越来越多,包括同业之间的交流以及业务的扩展。继阿里之后,京东也把消费信贷进行资产证券化,现在基础资产的范围在不断扩大,不少机构加大对租赁、保理、跨境应收账款等业务研究和拓展。”某城商行投行部人士表示。联合资信分析,从目前情况来看,在较低利率的市场行情下,发起机构的热情较高,可以预见未来一段时间内资产证券化的发行规模将快速增长。“国内银行业的不良资产增多,资产质量承压,关注到几大资产管理公司的业务情况,未来不良资产的处置是非常值得关注的,不排除会有一些新的业务模式出现。”上述人士说。
收益或下降 流动性设计待完善
“日前,有一些大行发行的资产证券化产品优先档收益仅为2.9%,创了收益的历史新低。在宽松的货币环境下,预计证券化产品的收益还将会下滑。”某债券评级机构人士表示,民生银行(行情600016,咨询)、招商银行等几家银行对资产证券化比较积极,一些存量资金较少的城商行、农商行也想借机资产证券化来改善资产负债表。相对而言,如果入池资产比较单一和集中,收益也会高一些。当前,大部分证券化产品优先档一年期收益在3.3%—3.9%左右。
上述人士认为,现在证券化产品的收益更多是根据货币环境的宽松与否以及机构配置的情况而有所波动,不能完整体现市场行情,而其中重要原因是以银行系统发行的产品占比大,而且市场流通交易不足。从累计发行总量来看,近九成的资产证券化产品集中在银行间市场。根据上清所的托管数据来看,商业银行持有的资产证券化产品占总量的70%左右,大多数为银行间的互持,非银行金融机构持有量在20%左右。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中国金融会计学会会长马德伦提供的数据显示,从资产证券化交易来看,去年发生35笔交易,金额近21亿元,占存量的1%;而场内交易的资产支持证券只有4.74亿元,交易所的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交易量仅仅占1%。另外,还包括投资者的类型、发行的定价机制、市场做市商制度、外国投资者进入的限制等等。
兴业证券认为,银监系统主导的资产证券化只在银行间交易且通过协议转让,由于持有度的集中,多为配置需求,交易性需求较少,进而影响流动性,应进一步完善流动性的制度设计,例如可让证券化产品跨市场交易或者质押,类似于跨市场的债券品种。相比于银行资产证券化以互持配置为主,根据《上海证券交易所资产证券化业务指引》规定,资产支持证券除可进行现货转让外,可依据上交所相关规定进行质押式回购,提高了流动性,还可以放大杠杆。随着交易所交易产品规模的上升,相关的资产证券化产品转让活跃度也在提升。
对此,马德伦建议,包括建立做市商制度、扩大市场规模和投资者的范围、调整税收政策,金融机构健全资产证券化业务信息系统、基础资产信息数据库,还有优化定价体系,这些问题是在未来必须得到解决的。
今年5月,新增5000亿元信贷资产证券化试点规模获得批准。数据显示,截至目前,资产证券化规模接近2100亿元。恒泰证券分析,信贷额度充裕导致银行开展信贷资产证券化业务动力不足。据了解,国开行、工行、中信、光大等银行年内信贷额度充足,但贷款需求普遍较去年同期下降两成,符合总行放贷条件的优质项目更少。信贷额度充足的情况下,商业银行开展资产证券化的动力不足。同时,各家银行为提升证券化产品的品牌声誉,对分支行推荐的基础资产质量严格控制,必须是优质贷款;另一方面,分支行又承担贷款质量考核压力,优质贷款一旦作为证券化产品的基础资产,就要转出资产负债表,不良贷款比率将上升,因此不愿意将优质贷款做成信贷资产证券化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