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沉甸甸的责任解决群众合理诉求把送上门来的群众工
1422 2019-09-16
(原标题:毛主席重视群众来信)
历史: 《毛泽东和他的秘书们》 作者:叶永烈 出版:四川人民出版社
北平那时刚刚解放,城里还不安定,毛泽东住在西郊香山的双清别墅。田家英也住那里,而董边在城里工作。
董边记得,那一阵子每个星期天她都赶往香山。
“来,董边,交给你任务。”每一回,田家英总是拿出一大堆信封,叫董边帮他写。
原来,群众给毛泽东写信,由田家英处理。每星期收到二三十封的样子(后来远远超过此数)。内中重要的群众来信,田家英挑选出来送给毛泽东批阅,其余的由他代拟回信。事务冗杂,他写好了回信,每星期天抓董边的“差”,要她用毛笔写信封上的地址、收信人姓名。
“呵,田家英,你的老婆成了你的秘书啦!”人们见了,都这么笑道。
董边还用两块白布缝了个信插,便于田家英把群众来信分门别类地插在上面。虽说已经进入大城市,他们还保持着当年延安窑洞里的办公风格。
1949年夏,一封来信反映上海在解放之初群众失业、生活困难。田家英看到信中反映的内容重要,随即转呈毛泽东。毛泽东十分重视此信。不久,党中央作出了“三个人的饭五个人匀着吃”的重大决策,以解决刚刚进城、生产尚处于混乱状态时所面临的经济困难。
1950年,北京大学的一封来信反映,学生的课程负担太重,健康水平下降。此信经田家英转毛泽东,毛泽东作了批示,使全国高等学校都重视了减轻学生负担、增强学生体质的工作。
随着毛泽东声望的不断提高,群众出于对领袖的无限信赖,来信雪片般飞来。田家英很仔细地收看每一封群众来信,拣出重要的信件送呈毛泽东。
1951年10月,北京师范大学一位姓汤的教授突然去世,他的遗孀是家庭妇女,家中有三女二子,最大的15岁,最小的才8个月,顿时陷入了经济窘境。她给毛泽东写信,请求帮助。
田家英又一次把信送转毛泽东。
毛泽东在信上用铅笔画了许多横道道,然后在一旁给田家英写下一段指示:请你持此信去看此信作者一次,并去师大找负责人谈一下。汤教授死了,马上停发薪水,对家属又无安置,似不甚妥。办法还是要从师大方面去想,才有出路。
田家英照办了,帮助那位汤教授的遗孀摆脱了困境。
田家英在毛泽东身边,不知替他处理了多少封人民来信。他认为,这是党和人民之间的重要的联系渠道。毛泽东对他的工作十分满意。只是有一回,毛泽东很不高兴,差一点发脾气了!
那是毛泽东踱进田家英的办公室,见到一大叠毛泽东复信的手稿。毛泽东眉头一皱,用责问的口气对田家英说道:“你为什么把我的回信扣下来?为什么不发出去?”
田家英赶紧向毛泽东解释道:“您的回信,我抄了一遍,都发出去了。”
“为什么不把我的原信发出去?”毛泽东仍然不高兴。
“您的手稿要作为档案保存起来。这是很重要的历史资料。如果把原件寄到各地去,很容易散失。”田家英再度作了解释。
“好,好。你想得周到!”毛泽东的怒容转为笑容,表扬了田家英。
人民来信成千上万飞入中南海。田家英一个人无法处理,于是,成立了秘书室,专门为毛泽东处理人民来信。田家英写了专门的报告,建议各级领导机关应指定专人或成立专门机构认真处理人民来信。毛泽东对这一报告作了如下批示:“这是专门为我处理人民来信的秘书室写的报告,其观点和所提意见是正确的。必须重视人民的通讯,要给人民来信以恰当的处理,满足群众的正当要求,要把这件事看成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加强和人民联系的一种方法,不要采取掉以轻心置之不理的官僚主义态度。”(三十五)
(原标题:毛主席重视群众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