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应群众诉求 营造清风环境·杭州日报
2481 2016-05-05
2015年初,阜康市“访惠聚”工作办公室收到一封来自城关镇水磨沟口村村民的来信。3页信纸中小半页用简短的话语表达了村民要求住村工作组继续留下的强烈愿望,余下的空白处则是密密麻麻的142名村民的签名和鲜红的手印。是什么原因让村民联名写信要求工作组继续留下来呢?记者来到该村一探究竟。
“村民的事再小也是大事”
“现在我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身份证,这是我盼了多少年的事,多亏有了工作组的帮助。”2月3日,村民刁桂茹哽咽地告诉记者。
2014年3月,阜康市人民医院住村工作组在入户走访中了解到,今年48岁的村民刁桂茹34年来一直没有解决户口问题。出生于四川省金堂县的刁桂茹,14岁来阜康投亲,4年后刁桂茹回原籍办理身份证,回去后才知道因长期在外没有音讯,当地户籍部门已将其户籍注销,刁桂茹成了无“身份”的人。后虽经多方努力问题却一直没有解决,一晃34年过去了,刁桂茹也从一个姑娘转变成了如今的奶奶。
工作组组长任百云得知此事后,立即与阜康市公安局等相关部门沟通、协调,多次往返于户籍部门,经过数月的努力,刁桂茹户口和身份得到了解决。
“去年11月8日任组长开车拉我们全家去镇派出所办户口,当时我把孙子也抱去了。拿着办下来的新户口,我双手捧着仔细看了好几遍,40天后任组长又把我的身份证送到了家里,当时我心里甭提多高兴了。”刁桂茹说。
在入户走访中,工作组还了解到该村村民家普遍存在电视收看设备损坏和看不上地方电视频道的问题。经过工作组协调,阜康市广播电视局重新给全村村民安装了新的“户户通”电视接收设备,如今村民不仅能够看到阜康和昌吉的电视频道,还增加了好几个中央台的电视节目,极大丰富了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村民的事再小也是大事,只要你用心去做,就会得到村民的认可。”任百云感慨道。
修渠筑路解民忧
住村工作组在走访中了解到,灌溉水磨沟口村1000多亩农田的3.2公里农田水渠,年久失修、跑冒滴漏、防渗能力极差,严重影响农业生产,制约着村民增收致富。
工作组立即与相关单位联系、沟通,经过多次协调后阜康市水利局局长亲自到该村现场办公,决定给予全部资金支持。2014年7月,造价60万元的3.2公里农田U型防渗渠开工建设,当年10月新水渠竣工投入使用。
“新水渠修好了水的浪费明显减少了,这无形中减轻了我们的负担。”村民殷禄说。
水的问题解决了,接下来就是路的问题了。
水磨沟口村5公里的农田道路为虚土路面且极不平整,农用车辆及行人出行时,晴天尘土飞扬,雨天泥泞不堪,村民行走、农机行驶极为不便,对农业生产及产品销售均造成影响。
经过工作组多方协调,2014年7月,由城关镇财政支持15万元,市人民医院捐助3万元,村民自筹4.5万元的农田道路砂石路面铺设全面展开,现已交付使用。
“这也是我们期盼已久的致富路,路修好了村民出行更方便了,不仅促进了农业生产,也提高了村民参与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村党支部书记徐建华说。
“还有一些未完成的事等着我们去做。”
“要和村民坐在同一条板凳上,才能缩短心与心的距离,我们脚下沾有多少泥土,我们心中就沉淀多少真情。”任百云说。
一件件便民惠民的实事,让村民看到了变化,感受着温暖和幸福。
2015年新一轮的住村工作即将展开,村民们听说住村干部要换人,便自发联名写信要求住村工作组原班人马留任。
“工作组刚来时我们想看看他们能干什么,通过近一年的时间,我们亲眼见证了工作组给村民办了许多好事实事,现在工作组得到了村民的认可,大家联名写信要求他们留下,我也签了名还按了手印。”在联名信上第一个签下名字的村民尤军平腼腆地说道。
“工作组实实在在给村上办事,村民自发组织联名要求他们继续留任,作为村干部的我来说也有这个心愿。”徐建华说。
任百云表示:“今年我们继续留任,主要工作还是帮助村民增收致富,我们将落实2000亩地的高效节水滴管铺设,还有一些未尽的事等着我们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