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议员友好交流论坛在沪举行
2320 2024-09-04
日前,在黑龙江省召开的信访工作会上,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吉炳轩讲话时指出:构建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需要做很多工作,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要认真负责地做好群众来信来访工作,高度重视通过信访来倾听各方面各阶层群众的声音,及时化解各类矛盾和纠纷,奠定和谐稳定社会的民意基础。
近年来,由于改制安置、房屋拆迁、农民负担、干部作风、社会集资、执法不公、环境污染等引发了很多群众来信来访问题。随着来信来访人数的增多,一些官员出现见怪不怪、习以为常的心理,甚至是见到上访群众就怕、就烦、就躲的问题。
我们党历来重视群众信访问题。1972年,毛泽东主席曾亲自给信访群众李庆霖回信;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领导同志也都高度重视信访工作,做过很多重要指示;温总理在2009年全国法制宣传日期间,同中国政法大学学生谈话时说:我平时有个要求,就是无论在什么地方,只要群众把我的车拦住了,一定把信接过来,然后妥善地给他安排和回答。2009年,针对一些地方、一些领域群众信访案件高发,积累的各种矛盾比较突出,基层群众与干部之间存在一定的对立情绪。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关于领导干部定期接待群众来访的意见》,意见对领导干部定期接待群众来访提出明确要求。这充分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信访工作的高度重视。
那么,领导干部究竟应该怎样做好信访工作呢?依笔者之见,应努力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在思想上重视。近些年来,一些地方频频出现上访事件,有的甚至酿成群体性事件、恶性案件。这些群体性事件、恶性案件的发生很多与一些领导干部刚开始重视不够有关。一些上访群众为了解决自己的问题,找到信访部门解决不了,找到具体部门不愿解决,找到有关领导又忙得没时间解决,最终将怨气暴发出来。各级领导在面对信访群众的问题上必须要保持清醒的头脑,对上访群众反映的问题,必须要见微知著,善于从小问题中看到大问题,从简单问题中看到复杂问题,从个别人问题中看到群体性问题,防止把小事拖成大事、把事件变成案件、把个体性问题变成群体性问题、把新的矛盾纠纷拖成历史积案。
二是在接待上耐心。对待群众的态度反映领导干部的思想素质和执政意识。作为领导干部,绝不能回避信访,更不能害怕信访,要正确对待信访现象,认真解决信访问题。时下,由于各地改革发展和改善民生的任务较重,一些领导干部出现了对来访群众有不耐烦、不情愿和不想见的思想和情绪。各级领导必须要认识到,只要有政府,就会有信访,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性现象,躲躲藏藏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因此,领导干部要切实把上访群众当家人、当亲人,用平等的眼光,平和的心态接待来访群众,对来访群众要说一句温暖话,让一个座位,倒一杯热水,心平气和地听来访群众说出心里话,道出烦心事,讲出真想法。
三是在生活上关心。信访群众多数是收入较低、生活比较困难的人群。作为领导干部,要真心实意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上的困难,在关怀帮助下来做好工作。不能一味的指责和埋怨,更不能兵来将挡,水来土屯,上推下卸,互相埋怨。对上访群众反映的问题能解决的立即解决,对一时解决不了的限定时间解决,对不符合政策无法解决的给群众解释清楚,切实用我们情真意切的行动感化他们,使他们真正理解政府、支持政府、配合政府。